文档介绍:俄拟 5 年后武器更新 12月 13日, 俄罗斯总理普京高调宣布: 未来 10年( 2011~2020 ), 俄政府将为更新俄军装备计划拨款 20 万亿卢布( 约合 6460 亿美元), 用来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新型军队,重点是战略核部队、防空系统、通信系统、情报系统、第五代战机和海军的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 在不少国家大幅削减军费, 百姓纷纷捂紧钱袋过紧日子的情况下, 俄罗斯宣布的一个如此庞大的强军数字让世界为之瞩目。执著强军路线重振大国地位,俄罗斯一直有以军强国的传统。无论是把俄国变成一个大兵营的沙俄, 还是将国防建设处于一切工作首位的苏联, 抑或是试图通过强军重振大国地位的俄联邦, 都在展示和实践这一传统。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猛然从超级大国的神坛上跌落下来, 一时间找不到大国的自信和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讲, 俄至今仍生活在苏联解体的痛苦之中, 尤其在军事上反差最大。军事实力的差距使俄在面对北约东扩和美国的战略挤压中虽多次示强, 但都以忍气吞声收场。美国《新闻周刊》曾指出: 尽管俄罗斯有很多“好战的言论”,但只是叫得响,而“手中只握有一个相当小的棍子”。大国情结严重的俄罗斯人很难容忍国家在军事上的羸弱, 因此重振俄军雄风几乎是每一个俄罗斯人的愿望。普京上台后更是奉行强军路线, 企图通过重振“军威”来提升“国威”。俄第一艘战略核潜艇在建设时因经费困难举步维艰, 普京知道后“指示”: 即使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也要把“北风之神”造出来,此后便逐年增大军费投入。据斯德哥尔摩研究所统计:从 2000 年到 2006 年俄军费增加了数倍,并从 2007 年以来多次增加预算外拨款。俄还专门制定《军人社会保障纲要》, 建立军队社会保障体系, 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军队, 进而为强军提供人才保障。这次重金强军计划则是俄恢复大国地位步伐加快的战略举措。更新武器装备振兴军工综合体,建设一支机动、高效、精良的现代化军队是俄不懈追求的目标。历经近 20 年的调整改革,俄军编制体制调整于今年 12月1 日完成,随着军队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军队又重新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场所。战斗力生成的两个核心要素之一的人员、编制体制已基本具备, 而另一核心要素——武器装备却远不能适应需要。苏联解体后, 俄军装备老化严重, 伊万诺夫任国防部部长时指出,俄军现有武器的 80 %属于过时装备,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将先进的武器从“试验场”搬到“训练场”,军队已经老化,几乎落伍了 20 年。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参战分队仍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无线电台, 使背电台的通信兵及其身边的军官成为车臣匪徒集中攻击的目标。在俄格战争中, 俄虽然击败了弱敌格鲁吉亚, 但这场短暂的冲突使俄军装备的老化问题暴露无遗。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 持续 5 天的战斗表明, 军队现代化需全面展开, 军事硬件配套也需升级, 武器装备已成为制约部队战斗力提高的瓶颈。俄计划到 2015 年武器更新率达到 30% 、 2020 年达到 70% , 并全力打造新型洲际导弹、新型核攻击潜艇和超级航空母舰, 最终实现到 2015 年前后整体战斗力超过苏联的目标。俄曾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一度享誉世界。苏联解体后,由于投入急剧下降,多数军工企业用于科研和试验设计的经费寥寥无几,科研工作效率低下,新武器从研制到生产的周期从过去的 5~1 0 年延长到现在的 10~20 年, 更严重的是军工科研人才流失严重, 致使许多科研项目因缺乏优秀科研人才几近中断, 不仅不能按时完成外售合同,也影响了俄军的现代化建设。在过去 20 年里,约 2/3 的军工企业破产。目前俄在信息技术、舰艇降噪和隐形技术等领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落后 10 年左右,而且这一差距还在扩大。俄军事专家安德烈指出:俄从苏联继承的庞大军工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直接影响了俄军的现代化进程。俄军事专家认为没有军工综合体的振兴就没有俄军的现代化,虽然军事工业出现许多问题,但大都因为缺乏资金,只要资金到位,其完整的军工体系不仅研发最新武器的实力是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而且还可以出口赚取利润资助军队建设。基于此, 俄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加大对核心军工综合体的投入和军购额度, 每年再由预算外从军工企业利润中提取经费投入军队,军工综合体反哺军队建设已初见成效。因此, 俄政府重金强军计划也是希望通过实现军队现代化来达到推动国防工业现代化的双重目的。近年来, 随着俄经济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加上国际油价猛涨,在过去的 10 年里,俄经济持续增长。俄罗斯政策中心主任多卡尔金认为, 2017 年前俄经济有望进入世界前 5 强。经济实力的增长使俄高调重金强军成为可能。俄重金强军影响非同一般,在过去 10 年中,俄多次增加投入,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