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商洛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
    为了进一步贯彻贯彻《陕西省实行七大工程增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增进农民增长收入决定》精神,做大做强我市中药产业,增进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概况
    (一)中药产业发呈现状和优势
    1、优质地道药材资源丰富。商洛境内植物资源5000余种,丹参、桔梗、黄芩等野生草本中药满山遍野,连翘、南五味子、杜仲、山茱萸等野生木本中药郁葱成林。据普查记录,《全国中草药资源汇编》收录种中草药中,商洛分布有1192种,其中265种被列入新版《药典》。商洛丹参、桔梗、连翘、南五味子、黄芩、山茱萸、天麻、柴胡、金银花等56种大宗地道中药材品种,因质优量大而位居全省前列,畅销全国且有某些出口。
    2、药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天津天士力集团公司在我市建立了全国第一种国家级丹参药源基地,商洛中药产业由此向规范化、当代化方向迈进。,以商洛丹参、连翘、桔梗、南五味子、黄芩等为主中药材总面积132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万亩。从事中药材种植农户达到40万户,中药材总产量达到15万吨,中药农业总产值11亿元,药农户均收入达到2700元。“商洛丹参”成为国家首批认证中药材栽培品种,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医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全市以中药材为原料医药加工公司发展到10户,其中香菊、盘龙、泰华、必康、欧珂等5个重点制药公司有41个剂型,167个品种通过了GMP认证;盘龙、香菊等两家制药公司年销售收入均超亿元。“盘龙牌”盘龙七片(酒)、“东秦牌”香菊片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柞水盘龙生态产业园初具规模。全市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7亿元,。
    4、科技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市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科学院联合组建了商洛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和秦巴中药良种繁育开发中心,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联合组建了商洛市中药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三个中心构成了一种相对完整当代科技支撑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
    5、“科技兴药”成效明显。中药当代化科技行动筹划十年来,全市“科技兴药”成效明显。山阳县、柞水县被评为“陕西省中药当代化科技示范县”,镇安县、商南县被评为“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丹凤县被评为“陕西省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县”,洛南县被评为“陕西省红豆杉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山阳县还被列入“国家级丹参、薯芋规范化种植基地”,商南县被列入“国家级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首创“公司+科研+基地+农户”药源基地建设模式,受到全国知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充分必定。
    (二)中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商洛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重要问题:一是中药材良种繁育与中药材基地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品种混杂,退化已影响药材种植产量和质量。二是产业内部构造不协调。当前以中药材种植为主体中药农业尚处在初级形态,中药工业规模小,中药商业也很薄弱,这三者比例是:6:3:1,整个产业头重脚轻,发展不平衡,中药材加工转化率不到20%。三是中药食品、保健品开发不够。具备一定优势丹参茶、连翘茶、桔梗酱菜等产品规模小。四是发展资金投入严重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支持政策,建立产业协调发展、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等。
    二、指引思想与发展目的
    (一)指引思想:以党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特点,以产品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实现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以“五大商药”系列产品开发和盘龙七片、香菊片二次开发为重点,加快构建药源生产体系、中药加工体系、中药商业体系,实现中药材加工转化和仓储贸易大突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中药产品加工基地。
    (二)发展目的:到,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80万亩,其中野生抚育面积80万亩,人工种植100万亩(规范化种植65万亩),年产量达到50万吨,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达到17亿元,农民从中药产业中获得总收入达到13亿元以上,药农户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三、发展重点
    依照商洛区位优势和支柱产业定位,通过优化药材区域布局、实行10大药源基地建设、哺育五大品种产业链、建立中药仓储贸易,增进中药产业发展,增进农民增收。
    (一)优化区域布局 
    积极实行木本上山、草本入川和野生抚育工程,广泛运用粮药间套、林药间套等形式进行种植。选取商洛地区有种植历史,农民有种植经验和习惯,优质地道、医疗临床惯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