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初中语文 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语文 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蓝天 2021/12/9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语文 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爱莲说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
教学目标: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学****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进程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 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 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 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颖、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 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 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 “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于南康郡任职时,亲率下属 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 莲花盛开,温馨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借花述志。
重点字句 周敦颐y i 蕃f d n:多 独:仅,只 自李唐来:唐朝 淤泥:污泥
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zhu 6 :洗涤清涟(li
d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man不枝: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在水上。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玩xi e :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相当于“呢”。
隐逸:隐居。
噫y I :唉。
陶后鲜有闻:鲜:少。(xibn)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当然
课文朗读: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过程略)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
1、 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
莲花、菊花、牡丹
2、 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3、 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 明的生活态度。
4•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
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 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 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5、 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