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策略(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策略(论文).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2/9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策略(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古典诗歌鉴赏
的复****策略
哈尔滨第二十四中学赫明悦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的复****策略
古典诗歌鉴赏是历来都让学生感到头疼的考点,特别是去年由客观题变为主观表述题后,进一步 加大了学生答题的难度。但从高考角度讲,选作鉴赏的古代诗歌都是篇幅比较短小的,如诗中的律诗、 绝句,词、曲中的小令。所谓“难”只是难在了没有判断可以借助的选项,可以说,客观题只能考查 出学生对已有结论的判断能力,远远谈不到鉴赏,因此,2002年古典诗歌鉴赏高考题型的这一重大变 革,实际上是加强了我们思维能力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在紧张的高三复****阶段,必须站在高考的角度,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高考复****方向,提 高复****效率。因此,紧紧抓住《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
2002年、2003年考纲都明确指出对这一考点只是"初步鉴赏"(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 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概 括起来,无非是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
一、领悟思想内涵
文学史上历来有■”诗言志”之说,"志”是指由诗歌形象所体现出的诗人的思想情怀。艺术创作往往是 藏而不露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何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 分析诗歌形象特点,才能进入诗歌情境,体味其思想内涵。以《咸阳城西楼晚眺》为例,让学生体会考查 思想内容的答题策略。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 填空:诗的起句用一"”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 凉伤感的情怀。〈1分)
2、 领联写云升日落,一阵凉风吹,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1分)
3、 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2分〉
4、 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如写了什么景,咏了什么物,叙了什么事,然后再体会作 者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理。即: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
(附参考答案:1、愁。2、比喻重要事件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3、描写秦汉两代故都,如今绿 芜遍地,黄叶满林,虫草凄迷的萧条景象。4、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谓水” 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限的感慨。)
二、探究艺术技巧
任何诗歌在通过形象表达情感时,必然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艺术技巧是个 比较宽泛的概念,在表达方式上,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 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象征、借用典故、对比 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此外还有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 设问、反问等。
以《柳》为例,指导学生艺术技巧考查的答题策略。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