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docx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12/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
2 / 33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
精选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篇1
  教科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三者互相联系,共同反映着教学内容,而教学计划又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为此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六(2)班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本班共有学生39人。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大约有5名学生的学****情况不稳定,听、说、读、写的能力差,作业需要老师不断督促,思维反应慢。这就要求我在新学期里,不断探究、完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使全体学生都乐学、爱学、想学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独创性,使之善于思维,乐于学****br/>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
2 / 33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在学****中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在学****中学生将结合实际,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在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在学****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在学****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
3 / 33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专题性的生活,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br/>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在复****中不单纯让学生做题,每个单元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以尝试解答一些联系题目。
  三、全册教学要求:
  1、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4、在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6、 在学****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集合六篇
5 / 33
  7、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圆的特征,圆的对称性的认识,探索圆周率的意义以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 比的认识,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比的意义。
  难点:
  1、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养成教育目标:
  1、学会倾听的****惯
  2、善于思考的****惯 。
  3、敢于提问的****惯
  4、与人合作的****惯
  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六、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及时反馈,有效辅导,实现“三清”。 每讲一节课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参,疑难探讨,了解学生,有效地吸收各方面备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和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