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5
文档名称:

理学毛细管电泳.ppt

格式:ppt   大小:3,577KB   页数:1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理学毛细管电泳.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1/12/9 文件大小:3.4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理学毛细管电泳.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理学毛细管电泳
概述
电泳:溶液中的带电粒子〔离子、胶粒或分子〕在电场中的定向迁移现象。物理化学现象。
毛细管电泳〔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 〕,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别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电泳别离技术。
包含电泳、色谱及其穿插内容。
电泳法〔electrophoresis〕以电泳为根底的别离分析方法。
电泳法的开展史(Phylogeny):
电泳现象早在18世纪就被发现。
1909年,“电泳 (electrophoresis) 〞这一术语,他的实验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1937年, 成功研制出界面电泳仪,并建立了移动界面电泳法,用于人血清蛋白的别离。
Tiselius于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花絮
1937年,Tiselius(瑞典)将蛋白质混合液放在两段缓冲溶液之间,两端施以电压进展自由溶液电泳,第一次将人血清提取的蛋白质混合液别离出白蛋白和α、β、γ球蛋白;
发现样品的迁移速度和方向由其电荷和淌度决定;
第一次的自由溶液电泳;第一台电泳仪;
19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利用电泳现象对某些化学或生物物质进展别离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叫电泳法或电泳技术。
经典电泳法
自由界面电泳〔无载体电泳〕
区带电泳〔有载体支持电泳〕
界面电泳 :在没有惰性支持物的液体接界面上进展的电泳。
缺点:对流较严重,组分不能完全别离,检测困难
区带电泳: 是在溶液中参加一些惰性物质或凝胶物质作为支持物,泳动物质在支持物间隙中移动的电泳方法。 防止对流的干扰。
纸电泳
醋酸纤维素电泳
淀粉凝胶电泳
琼脂糖电泳
聚丙烯酰***凝胶电泳
常压电泳:电位梯度  50V/cm
高压电泳:电位梯度  50V/cm
影响因素:
电荷效应
溶液pH值
离子强度和温度
电渗
载体性质和分子筛
电泳速度
电场强度
V/L(V/m)
电泳速率
传统电泳的缺陷:
〔1〕 焦耳热效应:电流通过电泳介质而产生的热效应。
使电泳别离介质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溶液对流,从而导致区带展宽,降低别离效率。焦耳热效应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迅速加剧,限制了高电压的使用。
〔2〕无法在线检测,定量精度较差。
1981年,Jorgenson和Luckas,用75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电泳别离了丹酰化氨基酸,柱效高达40万/m,使电泳技术发生了根本变革,迅速开展成为可与GC、HPLC相媲美的崭新的别离分析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使电泳过程在散热效率极高的毛细管内进展,使焦耳热效应减小,能使用高电压,全面改善别离质量和提高分析速度。
总之,与经典电泳法比较,毛细管电泳法的特点有四个:高效、快速、微量和自动化。
毛细管的使用使产生的热量能够较快散发,大大减小了温度效应,可以使用很高的电压。
电压升高,电场推动力大,又可进一步使柱内径变小,柱长增加,理论塔板数高达几十万块/米,特殊柱子可以到达数百万。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技术上采取了三项重要改进:
一、采用了50 m内径的毛细管;
二、采用了高达数千伏的高电压;
三、实现了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