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淮上与友人别》ppt课件[1].ppt

格式:ppt   大小:55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淮上与友人别》ppt课件[1].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1/12/9 文件大小:5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淮上与友人别》ppt课件[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一字之师
第一页,共23页。
郑谷(公元848—909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他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唐乾宁年间,郑谷“独守义命之戒,而不牵于名利之域”,毅然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的隐居生活。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台道舍”,故称诗集为《云台编》,一名《宜阳集》,又叫《郑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阳外编》、《国风正误》等书籍,有的著作已失传。《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第二页,共23页。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                           郑谷
郑谷、许棠、任涛、张口、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
“芳林十哲”又称咸通十哲
第三页,共23页。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第四页,共23页。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第五页,共23页。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
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则点明了季节。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春天里的
离别
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六页,共23页。
合作探究
《淮上与友人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和描写,表现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七页,共23页。
淮上与友人别
诗歌主题: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与描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第八页,共23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第九页,共23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王勃、卢照临、杨炯、骆宾王),有《王子安集》
第十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