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发呈现状 <br载柑橘栽培历史已达4000近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4年国家对涉及柑橘在内水果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柑橘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南方主产区农村经济一大支柱产业,为增进农民增收、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和改进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状况
1.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从解放初期到1978年,国内柑橘产量始终在30万吨上下徘徊。1978年全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228万亩和38万吨。全国柑橘面积已达1907万亩、产量878万吨,;,增长了19倍;,。当前,国内柑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第三位,是仅次于巴西(2399万吨)和美国(1570万吨)第三大柑橘生产国。
 
2.生产区域逐渐集中。国内栽培柑橘省(区、市)有20个(不含台湾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柑橘生产加快向优势区域集中,当前湖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广西、湖北、广东、重庆9个省(区、市)面积和产量已分别占全国94%和95%。
3.品种和熟期构造有所改进。橙类比重有所提高,甜橙占柑橘总产量比重由1990年此前20%提高到30%,宽皮柑橘所占比重相应由70%降至60%。成熟期有所拉长,11-12月集中成熟柑橘由1990年此前占柑橘总产90%以上下调到75%左右。同步,某些名、特、优、新品种有了一定发展。如重庆锦橙、江西南丰蜜橘、福建?崭獭⒐阄魃程镨帧⒄憬?本地早橘、广东红江橙、湖南冰糖橙与无核?崭獭⑺拇ò苍滥?檬等。此外,从国外引进脐橙在江西、湖北、重庆、四川、湖南和广西等省(区、市)已建成初具规模商品生产基地。
4.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柑橘优质果率由1990年前25%左右提高到35%左右。外观商品性有了明显改进,口感、风味更加适应消费者需求。近来,还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优质或名牌产品。据品质分析,国内优质脐橙外观和内质完全可与美国同类产品相媲美。
5.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近年来,柑橘采后商品化解决、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日益受到注重,采后商品化解决从无到有,当前经商品化解决柑橘比例已达5%左右,贮藏能力占产量10%,橘瓣罐头加工发展良好,橙汁加工开始起步,柑橘主产区建设了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某些工商公司纷纷介入柑橘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涌现出一批“公司+基地+农户”典型。浙江黄岩罐头厂、湖南熙可罐头厂、汇源集团、三峡建设集团、赣南果业、椰风集团和娃哈哈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公司,正加大投资力度介入柑橘产业化建设。
(二)重要问题
虽然国内柑橘产业已有一定基本,但从总体上看,整体素质仍不高,还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在区域布局、品种构造、良种繁育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与美国、巴西、西班牙等柑橘生产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1.区域布局不合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柑橘大发展中,某些非适当区不顾本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条件,违背适地适栽原则,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导致产品质量低劣、单产低、经济效益差。虽然在适当区也存在品种分工不明确、种植分散问题,没有发挥出生态资源和品种资源比较优势。这与美国佛罗里达州以加工品种为主(占全美柑橘产量70%以上)、加利福尼亚州以鲜食品种为主(占20%)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果园大多零星分散、超小规模,成千上万亩连片果园很少,难以与巴西和美国经营规模相比。
2.品种和熟期构造不合理。从甜橙与宽皮柑橘比例看,国内以宽皮柑橘为主,占60%以上,甜橙仅占30%。世界柑橘以甜橙为主,占63%,宽皮柑橘仅为17%。巴西、美国甜橙比例分别高达95%和76%(见图1)。从成熟期看,国内柑橘中熟品种(11-12月)比例太大,约占75%。近千万吨产品在3个月内上市,加上贮运、加工能力局限性,导致季节性供过于求。而美国柑橘成熟期分布在9月至次年6月10个月中,一年仅有2个月无鲜果供应。由于国内在3-9月基本无自产鲜果供应,给国外柑橘乘“需”而入提供了市场空间。从用途来看,国内柑橘以鲜食为主,加工比例仅占5%,加工又以橘瓣罐头为主,重要供应出口,橙汁加工几乎空白。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了20多条橙汁加工生产线,但因合用原料局限性,加工期短,大多处在瘫痪状态。当前国内消费橙汁几乎所有依赖进口。国内从巴西、以色列和美国等国家进口浓缩橙汁2万吨,比上年增长2倍多。从销售状况看,国内柑橘以内销为主,出口比例小。国内柑橘鲜果出口约20万吨,仅占柑橘总产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