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文档名称: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样本.doc

格式:doc   大小:3,688KB   页数:1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样本.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12/9 文件大小:3.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样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珠江三角洲城乡群协调发展规划
文 本
(送审稿)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九月
前 言
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
珠江三角洲是当前国内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当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地区之一。在新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群协调发展,对于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运用、环境不断改进、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具备十分重要意义。
遵循胡***总书记规定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发言精神,依照张德江书记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乡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高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当代化”批示,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领导下,广东省建设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都市发展研究中心重要技术骨干联合构成了规划工作组,于7月启动了本次《珠江三角洲城乡群协调发展规划》(如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朝着张德江书记提出“要拿出最佳成果”目的,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都市群规划》和“珠江三角洲城乡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基本上,认真研究、细致分析,重复地进一步省直关于部门和各都市政府进行调研、走访、座谈、论证和征求意见,召开各种类型研讨会、论证会、征询会30余次,先后提交了两次阶段性成果:《规划》思路在10月8日向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领导同志作了报告;《规划》纲要在1月13日提交给全省城乡化工作会议进行了讨论。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基本上,通过不断深化、完善,于
5月完毕了《规划》初步成果,7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名单及《专家评审意见》后附)。依照领导会议发言和专家评审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当前《规划》送审稿。
二、重要工作思路
1、对珠江三角洲发呈现状基本判断
(1)珠江三角洲是当前全国城乡连绵限度最高、城乡化水平最高和经济要素最密集地区,但区域内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两岸、内外圈层和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如何增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全面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城乡群当前面临核心问题。
(2)珠江三角洲城乡群通过二十余年高速增长,当前在发展需求与供应上浮现了构造性失衡,一定限度上制约了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社会需求提高与公共供应滞后、城乡迅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大等,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城乡群要解决突出矛盾。
(3)珠江三角洲城乡发展各具特色,但受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制约,区域内城乡同构竞争、重复建设不协调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区域整体竞争力提高。建立有效区域协作发展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对于珠江三角洲城乡群将来发展构成了重要挑战。
2、工作任务和目的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特性判断,以及对潜在问题辨认,把握区域发展内在规律。既正视现实(竞争、差别),更注重顺应趋势(经济发展、产业构造提高以及体制改革等),力求发挥有关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均衡发展。
(2)通过度析全球化、区域化背景下区域发展趋势和前景,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下,制定珠江三角洲空间发展目的和发展战略,特别是从空间资源供需分析角度,明确城乡群空间整合思路与办法。
(3)在问题与目的双重导向技术路线下,构建合理总体空间布局和空间支撑体系,并坚持事权清晰、上下结合原则,明确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城乡群协调发展中重要任务和工作规定。
(4)既注重长远目的战略性,更强调近期工作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通过规划指引、政策区划、空间管治、贯彻行动与政策保障等各种方略,实现“目的规划”与“行动规划”结合。
3、规划指引思想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增强实力,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运用、环境不断改进、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率先基本实现当代化,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4、规划重要原则
(1)统筹兼顾,对的把握“整体与局部”、“长远与近期”关系。在实现城乡群整体利益和长远目的同步,兼顾不同地区局部利益和不同阶段详细目的,解决好发展节奏和发展时序,为不同投资主体和各级行政主体提供发展空间。
(2)顺应规律,对的把握“市场与政府”、“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备基本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有效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