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第二节第二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 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或上级的行动计划。一、灾前准备一、灾前准备二、灾中应急三、灾后恢复引言: 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 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一、灾前准备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表3、1救灾物资储备分类举例①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水灾,需要储备的物品; ②进一步理解“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我国 10 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探究活动: 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标出这 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并思考 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提示:从各基地的交通流通能力方面思考)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①我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的时间、人员组成、配置的设备、主要任务等。②通过对我国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了解,说明专业救援队的最大优势是以其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救灾的效率。思考: 1、你的家乡经常发生哪种灾害? 2、针对这类灾害,应该准备哪些救援物资?、你的家乡最靠近哪一个储备基地? 点拨:因教材的使用地区不同,答案因地制宜(以华北为例): 1、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等。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又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且植被盖度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 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具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创造人工降雨的一些条件;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粮食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二、灾中应急二、灾中应急 1 1、概念: 、概念: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 2、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 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 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 3、灾害应急的范围: 、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 4、、““灾中应急行动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中最关键的环节: 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说明: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①在“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②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 5 5、救灾应急预案、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 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