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高炉冶炼技术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炉冶炼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21/12/9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炉冶炼技术规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炉操作制度
第一节 操作制度的选择
一、送风制度
送风制度是高炉操作的核心。它主要包括:
(一)风量:高炉风量愈大,则燃烧愈快,冶炼愈快,在焦比不变时,风量的增加与产量的提高成正比例关系。
增加风量时,对高炉冶炼过程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它主要是:
1、风量愈大,风口前的燃烧活跃区愈大,有利于活跃炉缸,有利于炉缸温度趋向均匀,有利于使炉缸煤气分布趋向均匀,也有利于炉缸各部下料速度趋向均匀。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增加风量,有利于高炉的顺行稳定。
2、风量愈大,煤气量愈大,流速愈大,有利于疏松炉料,增加炉料透气性,反过来又有利于大风操作。
3、但是应该看到,风量愈大,煤气流速愈大时,上升气流对下降炉料的阻力也愈大,它不利于炉料的顺利下降。
当风量过大,超过炉料透气性所容许的接受能力时,容易破坏高炉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产生管道行程,破坏高炉的顺行稳定。
4、风量愈大,风口前焦炭愈活跃,有利于喷煤的燃烧,增大喷煤量,有利于降低焦比。
在选择风量时,应尽量采用大风操作,并力求稳定。如必须减风时应迅速减风,幅度可以大些。在恢复风量时应逐渐进行,加风速度应按高炉进程和风压、压差情况,具体灵活掌握。
(二)风温:它是供应高炉热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风”的主要质量指标,提高风温能降低焦比。
1、风温是下部调剂的主要手段,提高风温对冶炼过程的影响是:增加鼓风动能,有利于活跃炉缸中心,提高炉温,改善喷吹效果,增加喷吹物数量。因此,在炉况能够接受,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风温尽可能稳定在最高水平,以减少焦炭的消耗量。
2、加风温时应当缓慢,每次增加20~30℃,一般每小时不超过50℃,减风温应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
(三)喷吹煤粉:向高炉鼓风中喷吹煤粉,是降低焦比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对高炉冶炼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1、喷吹物燃烧后,使煤气中H2气体的浓度增加。因此,他能提高煤气的还原性,有利于炉料的还原。
2、在相同的风量下, 喷吹煤粉时所产生的煤气体积比不喷吹时显著增大,因此喷吹煤粉时实际鼓风动能增大,有利于中心气流发展,有利于活跃炉缸工作。
3、由于喷吹物只能在风口前的氧化区域内燃烧,未经燃烧的喷吹物穿过氧化区进入还原区后只能热裂分解或不起作用,因此,喷吹量只能容许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在一般情况下,风温愈高,风量愈大,喷吹物容许数量就愈大。
4、喷吹量应选择在合理的,经济有效的X围内,并力求稳定。
5、在拉风或短期休风后恢复炉况时,随风量的增加与时恢复喷吹量。
(四)风口直径与长度
在其他条件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扩大风口直径能促进边缘气流发展,活跃炉缸边缘区域,反之则相反。
增加风口长度风口燃烧区向中心移动,有活跃炉缸中心的功能,但同时却有缩小炉缸直径的作用,也有保护炉衬的作用。
二、装料制度
装料制度主要是利用焦炭和矿石在炉内的不同分布状况,以与焦炭和矿石的不同透气性能来调整炉内煤气分布,它对于改善高炉煤气能利用,促使气流合理分布,促进高炉顺行稳定有重大作用。
(一)在一般情况下,高炉采用综合同装法上料,即:mppkk↓+nkkpp↓,并采用半倒装(kppk↓)正混装(pkpk↓)或倒混装(kpkp↓)为临时调剂手段。正常装料制度的变动应由高炉值班工长等有关人员集体讨论,生产厂长决定。
1、在正常情况下,料斗底边的炉料先落在高炉的边缘,料斗上部的炉料多滚向中心。因此,正同装加重边缘,促进中心气流的发展。倒同装则相反,半倒装则介于正同装与倒同装之间。正混装或倒混装由于焦炭矿石具有混匀作用,一般的有显著改善煤气能利用的作用,但同时却不利于改善炉料的透气性。
2、正常料入炉次序(指布料时)是:烧结矿或球团矿、石灰石。应防止石灰石落在边缘。
(二)料线:~。
1、料线在一定X围内与下料正常时,降低料线加重边缘负荷,提高料线减轻边缘负荷。
2、料尺零点是大钟全开位置或溜槽自然下垂的下沿。按规定料线装入炉料。料线的变更由生产厂长决定。
3、严格防止装料过满或长时间低料线。严格禁止一个探尺工作超过二小时,如发生偏料现象,应按指数最小的探尺上料。
(三)矿石批重:矿石批重愈大,分布于中心区域的矿石相对的较多,沿半径方向的矿石分布相对趋向于均匀,它有抑制中心气流的作用,同时有促进气流均匀分布,提高煤气利用作用。因此,强度愈高,炉缸中心愈活跃,中心气流愈发展,则容许的矿石批重愈大,反之则相反。
三、造渣制度
(一)炉渣在高炉冶炼中起着热载体和脱硫剂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造渣制度时必须尽可能满足以下要求:
1、有利于炉缸温度的稳定。
2、炉渣的流动性能良好,并且有较好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脱硫能力。
4、符合维护高炉剖面正常工作的需要。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