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龙社区灾害应急救济预案
为建立自然灾害紧急救济体系,提高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应急救济能力。健全防灾、减灾、避灾、救灾防范机制,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社区应对灾害能力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办法,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青龙社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基本原则。灾民救济工作是指因遭受突发性灾害,对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人员予以社会救济行为。
我社区灾民救济工作在街道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民政工作救灾职责,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应急救援与生活救济相结合、政府救济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紧急响应与长期准备相结合原则。
灾情发生后,社区重要负责收上报灾情、组织人口疏散、灾民安顿、接受管理发放救灾物资,与关于部门配合提供和分派救灾物资,保证灾民基本生活。对受伤人员及时与卫生医疗部门联系,进行救护。
(二)合用范畴。凡在社区内发气愤象灾害(泥石流、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地质灾害(地震、滑坡)、生物灾害、疫情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火灾,毒气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符合启动条件,合用本预案。
依照灾害预警和灾害发生详细状况,由青龙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启动报警预案。
(三)救济对象。凡本社区(居)民,以及在社区区域内遭受突发性灾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人员。
二、预案启动条件 凡浮现下列状况之一,启动本预案:
(一)县、街道办救灾应急指挥机构,气象、防汛、防疫、公安消防等灾害管理部门发出预警及有关预案已经启动,预期灾害将对社区区域内群众生命财产导致较大威胁或损失。
(二)发生全社区性自然灾害或各种社区同步发生灾情,导致大范畴人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予以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保障。
(三)发生区域性自然灾害,受灾区域在实行救济过程中,需要民政部门予以紧急救济。
(四)其他重大灾害,涉及灾民基本生活保障。
上级预案启动同步,受灾处预案同步启动。
三、救灾应急准备
(一)资金保障。依照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承担体制,按状况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编制自然灾害救济预
算,社区每年也要编制自然灾害救济预算,并依照救灾工作需要逐年有所增长,提供稳定财力保障。
(二)物资储备。做好救灾储备金预留,依照灾民所需衣被、帐篷等物资,除积极祈求上级民政部门支持外,并对社会仓储、物流资源进行登记、定购等方式适时征用,并与政府关于职能部门建立物资、信息联动机制,充分运用政府各部门既有储备资源,及时调运所需物资,实现资源共享。
(三)救灾装备准备。社区配备救灾必须车辆、移动电话、计算机、照相机等设备和装备。
(四)社会动员准备。勉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为灾民救济工作提供资金和物品援助,规范社会捐助工作。社区、社会捐助接受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受网。
(五)疏散转移路线和安顿场合设立。按照街道党工委、政府规定,依照受灾规律、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等状况,协调配合关于部门,做好分级规划、设定安顿场合,划定疏散转移路线。
(六)信息建设与管理。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和市灾民救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网络联通,加强对灾情信息综合性分析,为救灾指挥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