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
一、食器
鼎dǐ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
鬲:鼎一类的器具,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国名和作姓时念gé,表示器物时用lì)
甗yǎ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鬹guī: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
甑zèng: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
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圆口,两耳。
簠fǔ:古代祭祀时盛稻梁的器具,长方形,有盖有耳。
盨xǔ: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子。
敦duì: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二、酒器
斝jiǎ: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爵: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角: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有的有盖,但无流和注。最初当为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
樽: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觚gǔ: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觯zhì: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觥gōng: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斛hú:呈直口直壁的圆筒形,平底,腹两侧各有一柄;量器,古代以十斗为斛,后来以五斗为斛 。
卣yǒu:古代的一种酒器,椭圆形。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盉hé: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p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