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基本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
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 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琵琶行》是一篇情感充沛 的美文,通过诵读和学案导学的方法,学生会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二教材教法分析
《琵琶行》是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
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 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体会作者情 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
三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美
2利用学习学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诗歌的整体美
3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人情感
四教学过程主要环节(后附学案)
第一部分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由琵琶声入手,伴随着琵琶声一起走进诗人和琵琶女的 情感世界。诵读课文第一段感受第一次的琵琶声应该是怎样的?(学案)
第二部分重点解读琵琶声
1诵读第二段,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依据旋律的变化分成四段乐曲,体会每一段乐曲中演
奏者的情感,并说出思考过程。(学案) 分成四部乐曲
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一一悲凉伤感
第一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欢乐愉快
第二乐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幽愁暗恨
第三乐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悲愤不平
2找同学示范朗读第三段,思考琵琶女的情感变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对应的?(用琵
琶女的身世遭遇再次解读琵琶女的演奏)(学案)
琵琶女的情感
琵琶女的身世
悲凉伤感
深夜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欢乐愉快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幽愁暗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故。
悲愤不平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寒。
琵琶声表达出演奏者的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是演奏者身世遭遇的写照。
第三部分解读青衫泪
齐读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诗人身世遭遇进行对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的现实意义。(学案)
琵琶女 诗人
京城女 身份 京城官
色艺双全
昔II
才权并重
独守空船 今II 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