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延边地区二叠系构造地层学研究进展摘要:运用当前新兴学科—构造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重新认识延边地区的二叠系基本上是沉积混杂岩和浊积岩,构成了成层有序和成层无序地层,局部有构造混杂岩组成的无层无序地层;开山屯区是叠瓦状冲断岩片和糜棱岩带发育的典型地区。恢复后的地层序列自下而上是:1、采树沟组—杂、灰色硅泥质板岩; 2、大蒜沟组—黑、灰色沉积混杂岩; 3、香仁坪组-杂色浊积岩和泥质岩; 4、开山屯组—造山前磨拉石;5、柯岛组—黑色浊积岩。构成了古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典型地区之一,对于深入认识古太平洋演化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构造地层学二叠系延边吉林构造地层学在国内外的研究方兴末艾,是当前地学前沿之一。国际上,构造地层学主要研究构造地层单元(unit) 和序列(Seqence) 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Tectonostratigraphy 作为专门术语,首见于 1978 年印度东北那加(Naga) 山系蛇绿岩带的研究中(Srivastava et al.,1978) 。但实际研究始于 60年代,包括许靖华教授的一系列研究。 70年代晚期至 80年代晚期,随着地体研究而加强,但非地体的研究也是大量的。其研究区域遍及世界各主要造山带,同时也包括变质岩区、裂谷、盆地以及对某个蛇绿岩带、杂岩、地层组等的专门研究。 86年至今,有关文献己超过百篇,相关的研究文献更多。研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划分构造地层单元, 研究单元内部岩石、岩组、结构及单元间的构造关系,分析构造的变形、变位(Steltenpohl,1987;Sliva et al., 1994); 结合大地构造总结构造一地层事件演化(Surlyk,1991) ,论述放射虫古生物学在构造地层学中的意义(B ogdanov et al.,1991) ,探讨构造地层学与全球海平面变化(Harris et al.,1994) ,构造地层学与金成矿作用( Bar doux et al.,1994 ),大陆边缘裂谷与地壳减薄作用的构造地层学模式(Spadini et& nbsp;al.,1995) ,以及造山带、海沟、地体某个专门单元的构造地层学研究等等。大致可以分为以地层学、岩石学与构造地质学相结合研究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和序列的“狭义”构造地层学和与大地构造相结合,辅以古生物、沉积、同位素年代、古地磁等多学科,研究大的地层序列、构造及构造一地层事件演化史的“广义”构造地层学。其中,对造山带的研究颇类似于近年来国内兴起的非史密斯地层学、造山带综合地层学、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等(殷鸿福等, 1997; 张克信等, 1997; 龚一鸣等, 1996; 冯庆来, 1993 , 1997 , 1999 ;王乃文等, 1994 , 1995 ;郭宪璞等, 1996 ;罗建宁, 1994 ;杜远生, 1995 , 1997 ;刘本培等, 1996 ;姚华舟等, 1994 ;方宗杰, 1998 ; 吴根耀, 1998 等)。总体上,国内外对构造地层学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总结的阶段,还不成熟,与国际上相比,目前国内研究范围主要是造山带、变质岩区,且重点在层序重建和原始沉积环境的依复,大多数研究基本上属地层学的范畴。然而,无可否认,在研究构造活动区带及受构造运动影响的地层中,沿用正常地层的方法已不完全适用,必须辅以或主要采用构造地层学的方法,才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