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地球的圈层结构.doc

格式:doc   大小:4,58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的圈层结构.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12/12 文件大小:4.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
LT
宝安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
2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途径
(1)纵波(P波):介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类似于弹簧)。P波传播速度 ,可通过 媒介。当P波到达地表时,使地面发生 ,破坏性较 。
(2)横波(S波):介质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类似于水波)。S波传播速度 ,仅可通过 媒介。当S波到达地表时,使地面发生 ,破坏性较 。
(界面)——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1)概念: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增速、减速或消失)的界面称为不连续面。不连续面的存在,标志着地内物质在此界面上下有明显区别,因此成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界面。
(2)莫霍面:平均深度约 千米(大陆约 千米,海洋约 千米)。此界面以下P、S波波速均 。莫霍面是 与 的分界面。
(3)古登堡面:深度约 千米。此界面以下P 波波速 ,S波则 。古登堡面是
宝安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
3
与 的分界面。
《问题●思考●拓展1》:上、下地幔和内、外地核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地震波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还有哪些应用?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地壳、地幔、地核
(1)地壳
①范围:地表至 面之间的部分。
②物质组成:
③特点:厚度分布不均(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大陆地壳 (平均为 千米),
大洋地壳 (平均为 千米);地球固体结构的最外层。
(2)地幔
①范围: 面以下至 面之间的部分。
其中,莫霍面至地下 千米深度为上地幔,此深度以下至 千米深度为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层(约在地下60~250或400千米之间),该层物质呈 状态。
②物质组成:与地壳接近(相似),但温度、密度和压力均增大。
③特点:存在软流层(岩浆源地);地球内部质量、体积最大的圈层。
(3)地核
①范围: 面以下至 的部分。
②物质组成:主要由 和 组成。
③特点:外地核物质接近 (S波不能通过,P波波速突然减小),内地核因温度、密度和压力极大形成固态金属球;地球内部 最大的圈层。
宝安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
4
宝安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
5
节而变化,请说明其变化的具体情形并解释其成因
《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一、概念
高度
温度
对流层顶
高度
温度
对流层顶
逆温层
逆温层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层次称为逆温层(如图)。
二、成因
:辐射逆温是夜间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辐射逆温是最常见的逆温类型,易出现于中高纬度地区。
:是局部地形条件引起的。在低洼地区(山谷、盆地),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沉入山谷或盆地底部,由此形成下部冷、上部暖的逆温现象。
:平流逆温是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
: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三、影响
当某地上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