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意见(1).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意见(1).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意见(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株洲市实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意见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一)如何科学分组分组要讲究策略,班主任应在对全体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组建,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因素, 以学习成绩为主) ,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 A、B、C 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均成绩大致相同,小组间不至出现较大的差异;遵守异性效应,实行男女搭配。尽量不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与自己性格相似或成绩相当的学生,这样会出现小组间的较大差异,不利于各小组开展学习活动。一般情况下还是按学生成绩来分,另外, 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外,还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相结合, 以增强小组的活力。具体操作如下(举例):小组人数以 4至6人为宜,以 6人为例,把前 1至 12名的同学分为 A组,倒数 1至12名的同学分为 C组,中间的同学为 B组,然后让 A组的 12名同学能够自由地两两结合组成 6个组(注:最好是限时 3分钟), B、C 组的同学以同样方式分成 6 小组。然后再自由选择中间 B 组的 6 个小组最终形成 AA、的小组分配原则,小组内 AA、两两之间为互帮对子, 并在小组内规定, AA负责 BB 疑难问题的解答, 疑难问题的解答。小组的人数尽量是偶数,在小组内最好能结成“一帮一”的学习对子。我校在小组分配上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均衡原则。指在学等方面,各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 A 层生、B层生和 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讨论,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第二、适时调整原则。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视情况而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二)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四是成绩中上。分组后,组内要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则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由学生自荐后小组同学选举产生。小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应及时更换。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 尽量避免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小组长也可以采取竞选的原则,让有意向做组长的同学担任。班主任首先应让小组长们明白,自己当上小组长之后,学生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完全发挥着一个老师的职能和作用。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小组长学习、讨论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学科课代表,可作好培训记录和实施的效果记录。小组长的培训分三个方面:一是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 班主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