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钢结构建造工艺
一、施工顺序
材料领取:材料领取→材料出库→材料运输→材料卸车储存→材质检验→确认并交接
材料下料:材料接收→划线→确认→切割→确认→打磨→自检→打砂→涂装底漆→交接
结构件组对:图纸→材料接收→组对→自检→报检→合格→移交
结构件焊接:接收杆件→吊装到位→划线、打磨、切割→组对→自检→报检→合格→焊接→报检
整体焊接:半成品接收→焊接→自检→报检→合格→移交
防腐:涂装中间漆、面漆。
其他零配件安装。
二、焊接工艺方案步骤
切割下料并切割坡口
领料,熟悉图纸,了解所需材料的材质、规格及数量。
设备准备:气氧气割工具及其他下料工具设备准备,使设备和工具达到使用要求。
切割下料。
打磨坡口
根据图纸要求,为保证焊接质量,打磨坡口。
部件组对焊接
将小结构件组对在大结构件上,保证零部件的位置、尺寸满足技术要求。
采取措施控制结构件变形。
组焊、检验
将工装平台布置到位
对结构件进行组对、焊接。
Ø 为控制变形:采用对称焊、退焊方法,大焊口分层焊接。
Ø 为防止收缩:杆件适当增加收缩余量
若焊接后构件变形:可以采用加热的办法进行校正,应注意温度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且不允许水激。
焊接重要部位时:需进行焊前预热,焊后保温缓慢冷却。焊接过程中,测温仪需随时监控。
三、焊接工艺方案质量控制措施
钢材矫正
钢材在下料前和拼接后的变形,超过技术要求时,均应进行矫正。
矫正方法和矫正工具应根据钢材变形位置、程度和材料类别进行选取。薄板与厚度小于12mm的中板以及小规格型钢,宜用手工矫正。大规格的型钢矫正变形,宜用型钢调直机进行矫正。
对于型钢材料采用冷矫正。冷矫正在常温下进行,工作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6℃。
号料
为了保证尺寸的准确,钢结构构件及节点应经实际号料后方能下料制作(下料时应预留焊接的收缩量和加工余量),框架上设备支座孔应与设备实体核对后方能制作,安装螺栓孔其相对尺寸经放样后决定。
构件标识
所有钢结构下料后,不同品种、规格的零件,须分别堆放,明确标识,不得混放。
切割下料
板材采用数控等离子、火焰切割机下料或剪板机切割。
型钢类可采用砂轮切割机或氧-乙炔火焰切割
切割后应清除边缘上的氧化铁和飞溅物。
组对
组对前,零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合格后开始组对。特别要注意组对间隙,因为这关系到封底焊道的质量。组对完毕后测量焊口的各个尺寸,并按照焊接程序规定的位置将焊件固定,然后开始焊接。
焊接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DNV6G、6GR焊工资格证书和特殊工种操作证。
焊条必须有质量保证书;并在施焊前按技术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经烘焙后应放入保温筒,随用随取。
焊工焊接时必须严格执行焊接工艺。在焊接过程中要记录预热温度、层间温度、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道数以及电弧时间。要注意焊接参数的应用,使之被控制在焊接程序的规定之内,不能使用过大的焊接参数,这会对焊缝产生不利的影响。
焊接时,应将焊缝每边30mm~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和油污清除干净。
定位焊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焊缝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
多层焊接宜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