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doc

上传人:w8888u 2021/12/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新时代的内涵中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身处于每一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此精神,作为肩负为国家培育人才重任的中学教师更需要脚踏实地、甘于寂寞,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通过对中学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及与中学教育过程结合,有益于促进中学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学教师;教育
  2015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紀录片《大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由此大国工匠的精神成为社会的共识。古代,能制作精美器具的手艺工人称之为工匠[1]。《辞海·工部》中解释:“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含有“尚巧”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2]。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意义更侧重“工匠”二字,但在新时代的内涵中侧重“精神”。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本质,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理念,求实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作为教师既要授业又要重视传道,即匠心教书,爱心育人,永清垂范,以德感人。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厚植工匠精神孕育的土壤。
  一、培养中学化学教师“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对充满可塑性学生的必要培养需要中学教师具有“工匠精神”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称教师为教书匠的习惯。事实上,教师便是塑造灵魂的工匠,塑造的是一件件独一无二的鲜活的艺术品,对于充满可塑性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具有工匠精神。中学教师应该重拾“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保持敬畏;对课堂始终如一的专注;对教学秉持执着与创新。
  2、现代教育从业者的现状要求中学教师具有工匠精神
  只有保持对工作的热情,才能真正保有工匠精神。但是对于社会上的各个岗位的人来说,一生中几乎每天都在从事重复的工作,职业倦怠现象明显,尤其是从事教育行业十年以上的专业教师,几乎都开始得过且过,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很难在自身专业素养方面能有进一步的提升。而对于青年教师,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由于没能很好地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够高,因而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缺乏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
  3、中学在整个学习阶段的特殊性需中学教师具备工匠精神
  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属于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科目,对他们之后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部分学科如物理、化学等体系庞杂,学习难度大。中学教师年复一年地教授相同的学科知识,极易产生倦怠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充满耐心,不厌其烦地进行教授。中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他们面对的每一届学生都是不同的面孔,新的教授对象,同样需要专注的态度去对待教学。
  4、现代中学生素养的现状同样需要中学化学教师具备工匠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多数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