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722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1/12/13 文件大小:7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目标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
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第一页,共35页。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第二页,共35页。
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
第三页,共35页。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第四页,共35页。
解题
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死者的品质精神。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读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
第五页,共35页。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第六页,共35页。
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闻汝丧及长
不省
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
丞相薨
佐戎徐州
汝遽去
万乘之公相
殒其生
窆不临其穴
尚飨
(hōng)
(róng)
(jù)
(shēng)
(yǔn)
(biǎn)
(xiǎng)
(sàng)
(zhǎng)
(xǐng)
(hù)
(mò)
(xǐng)
(nú)
第七页,共35页。
翻译课文1—3段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应时鲜美的食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 (远:在远方,形作状)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兄嫂。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
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河阳。
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
(中年:在中年,名作状)
第八页,共35页。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一个你,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我,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第九页,共35页。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我十九岁那年,刚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到宣州去看你。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