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政监查防微杜渐 2003 年 9月 24日 7:35 自然界有一种生物,叫做马蝇,它喜欢叮在马身上,以摄取马血为生。马被其叮咬之后,痛痒难忍, 便会用尾巴驱赶。若是拂之不去, 马就会发足狂奔, 企图将其甩掉。结果, 那些被马蝇叮过的马, 不仅没有血尽身亡, 反而由于不停运动, 生命力更加旺盛。正是借鉴了这一自然现象, 有人将财政监督,戏称为“马蝇效应”。不论在哪个国家,财政部门都是地位显赫,无出其右。在政府机构中,财政部门就像“大内总管”,国库是亏是盈,家底是多是少,钱都花到哪些地方,尽在掌握。在下一级眼里,财政部门又被奉为“财神爷”, 只要他大笔一挥, 亿万资金顷刻到账; 手轻轻一抬, 又能免去数额可观的税费。西方有一句名言: 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正因为财政部门权倾朝野, 财政工作举足轻重, 所以, 尽管各国社会制度不同, 政权组织各异, 但对财政的监督, 却都是从严要求,不敢放松。财政监督从上至下,可分为很多层面。最高层次的监督,当属预算监督。这有点像《红楼梦》里写的, 王熙凤负责荣国府所有人的吃穿用度, 但总的开销账目, 每年的结余亏空, 都得据实向贾母请示汇报。在美国, 监督联邦政府财政预算的, 是国会参、众两院。两院都设了预算委员会、拨款委员会,参议院还设了财政委员会,众议院设了筹款委员会,另外,还有一些助理机构,如国会预算局、审计总署等。这些机构,有的负责审议总统的预算报告,有的负责制定拨款法案, 有的对各级财政部门执行预算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在我国,各级人大都设有专门的委员会,负责预算审定、变更, 以及执行情况的督查等。每年的人代会上, 财政部门都要做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财政工作千头万绪, 监督也得条分缕析, 分门别类。除了预算监督外, 财政监督还可分为三大块: 税收征管与解缴、财务会计、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为了确保监督到位, 严防缺失, 我国的财政监督分成了三条线。第一条线, 由财政部一竿子捅到底, 在各地派驻中央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其业务、经费、人事等, 都由财政部垂直管理。这很有点儿古代钦差大臣的味道, 手持尚方宝剑, 明察暗访, 铁面无私, 处理问题毫不手软。第二条线, 是各级财政部门, 对下级财政机关财政监督工作,实行业务指导。第三条线,是在各级财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 他们专干一件事, 就是搞好财政检查, 其工作对本级财政负责。也就是说, 如果哪一级财政出了问题,先拿内设的财政监督机构是问。实际工作中,财政监督检查有三种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全国财税大检查。我们现在的日常财政监督检查, 天天抓, 月月抓, 年年抓, 对预算执行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 逐个单位、逐个环节,进行细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防微杜渐,以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财政专项监督检查, 是日常监督检查的补充, 顾名思义, 其重点在于“专项”。如果把日常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比作一个人伸开五指去梳理日常财政执行情况, 那么, 专项监督检查, 则像是攥起拳头, 朝一个方向使力。它主要针对监督“断层”和“真空”, 有的放矢, 实施检查。例如, 我国在 1995年, 曾经开展过“小金库”的清理。结果, 不查不知道, 一查吓一跳。当年就查出40亿元“小金库”资金, 就连决策者也始料未及。再比如, 1996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