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品生与品社学习体会
十里坊小学 王月萍
今年暑假我有幸去实小参加了品生与品社的培训活动,活动安排我们观看今年获省一等奖的两堂课。虽然时间很短,但收获却不少,自此自己对品生与品社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现在新的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凭借教材呈现的范例,设法去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回归自己的生活、触动自己的心灵。两位执教老师在教材内容的处理、教材结构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各有独到之处,而且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活动目标具有针对性。
两位老师在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时,都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需求、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儿童的活动方岸。比如,在《雷雨来了》一课教师让孩子通过模仿雷雨前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发出声音,做出闪电,起风动作等,让学生明白雷雨快来了,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2、活动过程注重了情景体验。
两堂课都有此特点,教师根据教材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华。如在《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中,教师通过孩子模仿残臂人的活动如:穿脱衣服及拿取物品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使孩子很快体验到这些残疾人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啊,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多为那些残疾人想想,多给他们帮助、支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兴趣,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3、深入挖掘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两堂课都是从实际出发恰当调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注意捕捉教育最佳时机,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如《雷雨来了》一课老师通过让孩子讨论练习雷雨来了该怎么办,这样既充实,拓展延伸了教材内容又让教材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近了一些。
4、注意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是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