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战守策
策
策是一种文体,可分为两类:
1、应诏陈言,称为对策
2、探视献说,称为进策
本文原为苏轼于宋仁宗朝,上时务策二十五篇之一。
解题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原题是《教战守》。作者苏轼针对腐败的宋王朝面临来自辽、夏的严重威胁,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危险性,从而论述教民战守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措施。
研读课文第一节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患:祸患
果:副词,究竟
安在:即“在安”,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安:安乐
危:危险
逸:享受安逸
于:在
计:谋划、考虑
翻译
现在人民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的。现在不给它想办法,那以后就有无法挽救的危险了。
研读课文第二节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兵:军备
去:放弃
致:招集、招致
以:表目的、用来
习:习惯、熟悉
安:安适、安定
刈:割。斩刈就是“斩杀、杀戮”
翻译
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教他们学习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使他们的听觉和视觉习惯于钟鼓、旗帜(这些军队的号令)之间而不迷乱,使他们的心意适于攻打杀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惧。因此即使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
研读课文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