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项目成员(chéngyuán)与指导老师
项目成员(chéngyuán):郭 山 法学院2011级
焦璐斐 法学院2011级
查 杰 法学院2011级
指导老师:吴海航
第1页/共12页
第一页,共12页。
项目背景及意义
1
研究内容及目标
2
创新性及优势
3
项目研究方案
4
目录(mùlù):
第2页/共12页
第二页,共12页。
项目背景(bèijǐng)及意义
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dànbó),犯罪情况不容乐观。
“青春船长”志愿普法(pǔ fǎ)活动 探索青少年普法(pǔ fǎ)新模式。
普法工作工程浩大,普法成效不尽如人意。
项目背景:
第3页/共12页
第三页,共12页。
项目背景(bèijǐng)及意义
项目(xiàngmù)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获取大量一手资料(zīliào),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数据资料(zīliào)。
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与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概括与总结,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
探索出相对成熟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模式,凭借“青春船长”普法平台不断完善,推动普法教育发展。
第4页/共12页
第四页,共12页。
国内外现状(xiànzhuàng)
1
国内现状:
青少年普法教育以德育课为主,因不被纳入考试范围内,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
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的“普法进校园”的活动由政府主导,多以大型讲座的形式开展,内容空泛,次数有限,不能起到连贯有效的作用。
2
国外现状:
英国:特色(tèsè)一法制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特色(tèsè)二重视实践教学。
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一直都是在美国公民教育的体系下予以实施,突出价值观的塑造。教育途径综合化,善于进行各类资源的整合。
第5页/共12页
第五页,共12页。
研究(yánjiū)内容及目标
研究(yánjiū)内容
(二)探求(tànqiú)改进
(二)探求改进
研究北京市中小学目前的法制教育状况
考察“青春船长”普法志愿活动的相关情况
探索创新性普法教育模式
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途径;法制教育的方法;教育内容的侧重方面;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组织管理模式;志愿者选拔模式;活动方式;创新因素;短板问题;
第6页/共12页
第六页,共12页。
研究(yánjiū)内容及目标
研究(yánjiū)目标
反应(fǎnyìng)现状
探求改进
指导实践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北京市中小学的法制教育现状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青春船长”的考察,提出完善方法,探索一套改善如今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的理论方案。
将理论方案转换为在现实中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通过“青春船长”这一平台加以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逐步进行改善。
第7页/共12页
第七页,共12页。
创新性及优势(yōushì)
采用学科交叉(jiāochā)的研究方法。
获取(huòqǔ)一手材料的渠道丰富。
在调研内容上以“青春船长”志愿普法活动为依托。
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
创新性
研究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性关注。
第8页/共12页
第八页,共12页。
研究(yánjiū)方案
法制教育现状
青春船长普法模式
实证调研
反思现状
理论概括
探索创新型模式
完善理论指导实践
研究(yánjiū)方法
研究(yánjiū)思路:
第9页/共12页
第九页,共12页。
研究(yánjiū)方案
研究(yánjiū)方法:
第10页/共12页
第十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