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晚会主持的技巧
晚会主持的技巧
晚会主持的技巧
晚会主持的技巧
晚会主持的技巧
基层台,是指由我国现行的中央、省、市、县(县级市)“四级办台”中的县(县级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基层宣传区县,基层规模效应台主要优势在于其区域化、地方性的特点。基层电视台晚会节目则因其不可改变的局限性和强烈的地区性而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万兴庄通常是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穿插着本地方言、俚语,发散着均匀分布本地民俗文化和民风,更有“贴
近性”;晚会观众基层一般是基层干部群众和农民朋友, 体现“平民性”;晚会主要目的一般是为了非常丰富和满足体育精神广大基层群
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凸显“娱乐性”;晚会往往被赋予一个主题,具备一定教育功能,具有“主题性”。如何主持好一场“泥土味”十足的晚会节目,同时实现晚会主题的有效传播呢?笔者认为应把握拿捏好以下几点。
一、晚会的前期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决定晚会成败的首要环节。
(一)资料准备。在开讲接到一项晚会主讲任务后,首先,应迅速收集数据与晚会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背景资料,充分了解庆典的主题、宣传宗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出席人物、观众对象、播出范围等。其次,根据已掌握的内部信息,对晚会格调进行定位,并分析、明确与之相符合的主持风格。最后,围绕晚会主题初步拟定主持词。
(二)着装造型。基层台晚会节目面对的观众是基层干部群众和农民,太随便的造型观众不喜欢,而太过时髦、“洋气”的造型他们更不能接受。一般来说,主持人应根据自己的身形、气质、年龄,结合本地的民俗风情和晚会联结主题,选择简洁、大方、合体而不失
光彩的服装。化妆以淡妆为主。发型和发色也都以自然大方为好。其总的原则是:要符合节目内容,符合观众口味。
(三)心理调整。首先,要转换角色,找准定位。基层台主持人不像上级台主持人那样分工细致,他们往往充当着“万金油”的角色。这种现实使他们很容易混淆在不同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因此,晚会上场前,主持人必须迅速调整状态,转换角色,以一个晚会“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其次,要理顺思路,平定心情。由于基层台晚会节目经验少,晚会现场各岗位常台下出现各司其职不到位,衔接不紧凑。这样,主持人很容易陷入紧张状态,很难十分积极进入到节目中去,不但不能机敏应对、即兴发挥,甚至还可能表达不清楚已经准备好的内容。所以,晚会开始前要尽量避免排除杂念,理顺思路,放松心情,充满自信地走上台前。
二、晚会的主题传达
能否将节目的切入点主题和含意表达到位、传递给观众,是晚会节目主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如何做到这点,不妨从以下两点去尝试:
(一)突破“传话筒”式的主持模式。
在基层,文艺演出主办方往往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拟出“几句对仗的抒情话 +请欣赏 ”这种模式的主持词,如:“双亲的牵挂系着你,姐姐的思念连着你;孩童的笑脸迎着你,家庭的温馨等着你。请欣赏:歌曲《安全才能回家》”,并要求主持人“照单执
行”。这时,主持人是依“要求”按部就班,当一个“传话筒”,还是大胆突破,做晚会的“主导者”?
首先,主持人应从主观上认识到,晚会中的“我”不是“传话筒”,而是“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