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教练员管理新规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练员管理新规制度.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12/1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练员管理新规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练员管理制度
 
一、 教练员队伍职称学历控制标准
    1、含有教练员任职资格教练员(以国家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为准) 。
    2、 含有初级以上职称教练员应占专职教练员总数 80% 以上。
    3 、含有中级以上职称教练员应占专职教练员总数 50% 以上。
    4 、含有高级职称教练员应占专职教练员总数 20%以上。
    5、含有本科以上学历教练员应占专职教练员总数70%以上。
二 、教练员年纪结构
    学校教练员年纪结构标准控制在以下范围
    1、35岁以下专职教练员应占全校教练员总数 20-30%。
    2、36岁 -49 岁专职教练员应占全校教练员总数 45-50%。
    3、50 岁以上专职教练员应占全校教练员总数 25-30%.
三、 选聘教练员暂行要求
    学校教练员实施聘用制,具体要求以下:
    ( 一 ) 聘用程序
    1、 个人申请 2 、本人做述职汇报 3 、群众评议 4 、组织考评同意。
    ( 二 ) 聘用标准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 坚持四项基础标准 , 有强烈事业心 , 工作认真 , 作风正派 , 遵纪遵法。
    2 、含有体育大专以上学历 , 教练职称 , 在德、能、勤、绩考评中实 绩突出 , 完成输送任务 , 竞赛成绩优异 , 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专题论 文。
    3 、从事专题运动训练五年以上, 获运动健将称号或全国大赛前三名成绩, 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专题论文。
    4 、所训练学生 在年度 纲领综合考评要求优异或无纲领项目一级 总人数不低于 15%。
    5 、所训练学生均达成国家体委制订大 纲 综合考评要求良好或无纲领项目二级评定标准 人数不低于 30% 。
    6 、选材成功率 不低于 20%,输送率不低于5%。
    7、 能以身作则, 严格管理队伍, 常常深入宿舍、食堂、班级, 关心运动员生活和学****处理实际困难, 使学生在健康良好环境中生活。
    8、 有较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常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9 、刻苦钻研业务,掌握科学选材、科学管理、科学训练业务,训练方法手段有创新, 训练文件书写齐全规范, 能够每十二个月撰写1-2 篇论文或总结。
    10 、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训练工作管理制度和教练员综合考评措施严格要求自己。
    ( 三 ) 聘用条件
    含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过专业运动训练,初聘教练员岗位人员,依据项目特点,确定试用期限,明确短期任务指标和聘用标准,确定是否聘用。
    1、聘用主教练应含有高级教练以上职称资格。
    2、聘用教练员应含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
    3、聘用助理教练员应含有初级以上职称资格。
   (四)聘用期限
    1、被聘上岗教练员聘用期限标准上为四年(一个周期)
    2、被聘上岗教练员在被聘期限内,按协议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可续聘,如未完成协议任务指标给予解聘。
    3、被聘上岗教练员虽未期满,但因违犯学校规章制度或有其它违法事件发生,因工作渎职造成训练工作损失可随时终止协议,给予解聘。
四、教练员上岗要求
    1、每七天一教练员例会时交周训练计划,周计划中应写明训练内容及每堂课使用场馆地点。
    2、教练员上岗时必需着运动服装。
    3、教练上岗时不接客、不抽烟、不接电话、不准离开队员自由活动。
    4、教练上岗前不准饮酒。发觉饮酒,停止教练实施工作,按旷工处理。
    5、教练员上岗时必需带课时教案。无教案,停止教练实施工作, 按旷工处理。
    6、离校训练 期间 教练员必需跟队, 无教练跟队严禁出校门训练。
    7、严格训练场馆使用制度 , 无教练带队严禁进入场馆训练。
五、教练员训练计划管理措施
    ( 一 ) 制订计划、总结标准
    教练员训练计划、总结应严格实施国家所要求统一标准,内容要齐全,字迹要工整规范。
    1、多年训练计划应包含 : 1) 基础设想和总任务;2) 各年度训练任务; 3)训练指标及方法;4)比赛安排;5)测试和评定训练水平时间和方法。
    2、 年度训练计划应包含 :1) 对运动员个体基础分析; 2) 整年训练基础任务; 3)制订运动员素质,技战术指标及训练基础手段; 4) 周期划分,各阶段训练任务、 时数及训练基础手段;5)训练负荷、比赛及定时综合考评安排 ; 6) 检验和测定各项训练指标时间和次数;7) 实施计划方法。
    3、阶段训练计划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