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讲能源利用与 SO 2污染?上世纪世纪 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勒姆发现酸雨可导致湖泊和土壤酸化,即酸雨可形成灾难,但是此成果未能为世人重视。? 50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挪威渔业减产, 原因不明; 1959 年挪威科学家才揭示元凶是酸雨。欧洲大陆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随高空气流飘到北欧,被雨雪冲刷,所形成酸雨使湖泊酸化,导致渔业减产。酸雨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 迁移到地表,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降水的 pH 小于 酸雨的危害?淡水湖泊、河流酸化,水生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土壤特性,贫瘠化?破坏森林的生长?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危害人体健康-角膜和呼吸道刺激 45 受酸雨破坏的树林 7 ?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 pH 近于 7 ;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 pH 为 。 pH 小于 的雨叫酸雨; pH 小于 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 pH 值小于 时叫酸雾。?酸雨率: 一年之内可降若干次雨, 有的是酸雨, 有的不是酸雨, 因此一般称某地区的酸雨率为该地区酸雨次数除以降雨的总次数。其最低值为 0% ; 最高值为 100% 。如果有降雪, 当以降雨视之。有时, 一个降雨过程可能持续几天, 所以酸雨率应以一个降水全过程为单位, 即酸雨率为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一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紧迫性?酸雨区的定义: 年均降水 pH 高于 ,酸雨率是 0-20% ,为非酸雨区 pH 在 -- 之间, 酸雨率是 10--40% ,为轻酸雨区 pH 在 -- 之间, 酸雨率是 30-60% ,为中度酸雨区 pH 在 -- 之间,酸雨率是 50-80% ,为较重酸雨区 pH 小于 ,酸雨率是 70-100% ,为重酸雨区。?我国酸雨面积不断扩大, 80年代两个酸雨区发展到 90年代 4个酸雨区,已经占全国面积的 40% 左右: –西南酸雨区(重庆、柳州、贵阳) –中南酸雨区(南昌、长沙、黄石) –东南沿海酸雨区(厦门、福州) –山东半岛酸雨区(青岛、烟台) 酸雨成因?酸雨: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还有少量灰尘。?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湿沉降)。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