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doc

格式:doc   大小:193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Seiryu 2021/12/15 文件大小:1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及答题技法综述
        诗词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语言的含蓄性,意象的跳跃性,意境的模糊性往往使初学者“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昏昏然如坠千里云雾之中。在初高中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见而却步。在做诗词鉴赏题的时候,不少同学会选择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因此诗歌鉴赏题在历年高考中得分率一向极低。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本专题试图结合诗词名篇和近年来高考真题,对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及答题技法进行综述。
诗歌鉴赏的考查点
(一)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句
品鉴字词 语言特色
(二)诗歌的形象
人物形象——诗人形象、诗中人物形象、音乐形象
概括景物特点
(三)表达技巧——判断方法,分析作用
(四)表达技巧(判断手法、分析作用)
(五)思想感情(内容)——分析人物情感、概括思想内容
(六)综合问题——理解诗句的含义 赏析诗句的妙处、作用 总体鉴赏写作特点、艺术特色等
二.基 本 概 念 介 绍
1.意象:意,即作者的情感;象,即作品中的形象。意象顾名思义就是承载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
2.意境:意,即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即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景物共同组成的环境氛围。
3.意与境交融的方式:
(1)触景生情:
①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②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
 (2)移情入景/物:
①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②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柳永《凤栖梧》)
(3)寓情于景: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寄情于物: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无名氏《题红叶》)                      
3.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描写方式等。
4.表现手法:写景抒情的特殊手段。白描、衬托、对比、虚实、动静、抑扬、褒贬、象征、用典等。
5.情感基调:情感的基本特征,即诗歌所蕴含的“冷、热、哀、怨、悲、愁、忧、喜、伤”等人格化的情绪。
6.诗眼:诗歌中最能表现诗歌主题、情感或最具有表现力的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绿”字就是本诗的诗眼。
三.古诗词表现手法详解
(一)艺术手法结构图
         1、抒情方式 :
3
(1)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刘禹锡《乌衣巷》;托物言志(陆游《卜算子·咏梅》);   咏史抒情(苏轼《赤壁怀古》); 借典抒情(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艺术手法
       (2)直抒胸臆——文天祥《过零丁洋》
        2、表现手法——白描、衬托、对比、虚实、动静、抑扬、褒贬、象征、用典等
         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顶针、对偶、夸张等
(二)常见艺术手法讲解
(1)衬托:
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有“以喜衬喜”,“以悲衬悲“…… 反衬——以动衬静,以喜衬悲…… 例如,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以高衬高,属于正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是以悲衬悲,也属于正衬。                   
②“去年今日此园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出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和“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是以喜衬悲,属于反衬;“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和“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是以静衬动,也属于反衬。
(2)对比:
是把对立或相似的事物前后相叙,加以比照,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