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2,59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utuhlwwue61571 2021/12/15 文件大小:2.5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东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乌兰泉沟目的后室西侧木椁外墓底坑壁上,发现一处封藏的暗格,内置一长方形木箱,箱内端放一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鎏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鎏金王冠前后各饰一对翼龙,两侧各饰一立凤,后侧护颈饰双狮,周身镶嵌绿松石、蓝宝石、玻璃珠等,冠前檐缀以珍珠冕旒。鋬指金杯有四曲杯体和方形圈足,装饰富丽,          , 融合唐朝、中亚和吐蕃之风      。这顶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 )。
在8世纪那个        的岁月,吐蕃也一定程度上效仿了唐朝的管理经验□通过扶植吐谷浑王室□保存属国体系来收归人心□笼络更多的力量来对付真正的强敌。那些不忍离开故土的王室成员和高级贵族被封为王,得偿所愿,         , 葬入乌兰泉沟这样的故乡墓地。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B . 因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地区北缘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C . 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也由此可以推知
D . 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也因此可以推知
(2) 对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 文中填入画横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技艺精湛       于一体       金戈铁马       寿终正寝    

B . 技艺娴熟       于一身       战乱频繁       死得其所    
C . 技艺精湛       于一体       战乱频繁       寿终正寝    
D . 技艺娴熟       于一身       金戈铁马       死得其所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一上·安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歌史上,盛唐诗歌何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究其原因,在南朝齐梁宫体诗绮靡之风甚嚣尘上的境况下,唐代的陈子昂、李贺、李白、杜甫等诗人相继倡导恢复并高扬“风骨”传统,尤其是盛唐诗人对“风骨”崇尚有加,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
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大量低俗、恶俗、媚俗之作,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与标准,这些诗显然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是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诗人本应怀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应有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发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感叹,写的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更有甚者彻底解构诗的内涵诉求,践踏和僭越诗歌伦理与道德,一些作品将“诗”本来应该拥有的典雅、崇高彻底解构,其恶俗轻艳令人生厌。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食指《相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都具有深刻的教化和启迪作用,是现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