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 1983 年国内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制定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994 年5月第六届全国小儿心脏病学术会议上又进行了修订。 1999 年9月在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上再次进行了修订,其诊断标准为: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有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 R波为主的 2个或 2个以上主要导联(I、 II、 aVF 、 V5) 的 ST-T 改变,持续 4天以上,并有动态变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型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 Q波。。 4)发病 1个月内 CK-MB 增高。 1)确诊指标:自病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1) 分离到病毒。(2) 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3) 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1) 自病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清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 4倍以上。(2) 病程早期患儿血中型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3) 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液中查到病毒核酸。 (1) 具备临床诊断依据 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的同时或发病前 1~3 周有病毒感染者证据者。(2) 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3) 凡不具备确诊条件,应给予必要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4) 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心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和迷走神经亢进症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1) 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发现明显而多变,病程多在 6个月内。(2) 恢复期症状及客观检查好转,但尚未治愈,病程多在 6个月以上。(3) 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 1年以上。(4) 慢性期进行性心脏扩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 1年以上。二、治疗(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至少完全卧床 8周,待心影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后,开始轻微活动(起床洗脸、吃饭、去厕所);心脏增大者卧床半年以上,至心脏明显缩小;有心力衰竭者严格卧床,至心衰控制稳定、心脏检查明显好转,再开始轻微活动。小儿多不能完全卧床,但至少不要下床。要想尽各种办法将其稳定在床上,如玩玩具、讲故事、看画书等;小婴儿无法合作时,只好由家长抱着;学龄儿,应多做思想工作,以取得合作。少数急性期危重病儿,应及时应用足量镇静剂、止痛剂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必要时可注射吗啡,以保证病儿安静休息。迁延期常因感冒后症状反复或心电图改变重新出现仍需卧床 4~6 周,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卧床时间。慢性其应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不少于 6个月,恢复期延长者,应适当延长休息时间。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