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学习教案.ppt

格式:ppt   大小:1,903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2/15 文件大小:1.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学习教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
就是(jiùshì)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
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血管壁增厚,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
第1页/共42页
第一页,共43页。
AVF吻合(wěnhé)方式
侧侧(cè cè)吻合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第2页/共42页
第二页,共43页。
感染率低
创伤小
使用时间长
动静脉内瘘的优点(yōudiǎn)
AVF优点(yōudiǎn)
安全、血流量充分(chōngfèn)
感染机会少
一般可维持4~5年
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易于穿刺等优点
第3页/共42页
第三页,共43页。
常见(chánɡ jiàn)并发症
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xíngchéng)
血栓形成(xíngchéng)是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分析血栓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病因是提高瘘管使用寿命的前提。
第4页/共42页
第四页,共43页。
内瘘血栓(xuèshuān)形成原因
早期(4~6周)
高凝状态、过度(guòdù)超滤、低血压、止血药物
血管硬化、静脉纤细、近心端静脉狭窄或闭锁
周围血管病变
手术:内膜损伤、吻合口狭窄、扭转、压迫、血肿
晚期:
吻合口/静脉狭窄、穿刺压迫不当、血栓性静脉炎
第5页/共42页
第五页,共43页。
原因(yuányīn)分析
患者(huànzhě)
手术
护理
第6页/共42页
第六页,共43页。
患者(huànzhě)方面
一、低血压
透析中干体重估计失误,超滤液过多,速度过快致使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低血压时吻合口的血液流速减慢, 血流减少。
透析时为达到一定的血流量血管被迫反复抽动,易造成血管壁损伤;而非透析时血流对血管压力减小,又易引起内瘘断流(duàn liú)或血栓形成。
第7页/共42页
第七页,共43页。
患者(huànzhě)方面
二、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高龄(gāolíng)、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等。
此类患者血管壁弹性差,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低,当透析患者血管内膜发生损伤时,损伤部位不易快速修复,造成血小板和凝血物质在损伤处的聚集,从而易发生内瘘阻塞。
第8页/共42页
第八页,共43页。
患者(huànzhě)方面
三、内瘘过早使用
内瘘使用早期由于动脉化程度不够、管腔不太通畅、血流量不充分和反复穿刺内瘘使血管内膜损伤,易造成(zào chénɡ)PLT聚集,形成血栓。另外,早期使用时易穿破血管,形成血肿,常使内瘘机化闭塞。
第9页/共42页
第九页,共43页。
患者(huànzhě)方面
四、血液成分改变
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增加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而白蛋白的降低提示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低,损伤部位不易快速修复,造成血小板和凝血物质在损伤处聚集,从而易发生(fāshēng)内瘘堵塞。
第10页/共42页
第十页,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