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9 年秋《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历史文化》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的省开课, 是一门综合性和知识性特点较为突出的基础课。内容是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生态环境、中国历史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精神遗产、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物和重要遗存、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教育和科学、中国宗教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著称于世, 而且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近代文明挟雷霆之势, 涌进古老的中华大地, 驱赶着鹅行鸭步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践证明, 只有融贯中西文化, 兼收并蓄, 才能创造出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的崭新文化。当今中国要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借以构建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学习中国文化, 是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 深刻认识中国国情, 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 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员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广泛的了解和认识, 从而加深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并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不仅要丰富学员自身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还要使学员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有益成分, 陶冶性情, 丰富思想, 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历史文化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知识性特点, 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它以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具有提高性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考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史知识。考生可以从此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有益成分, 陶冶性情, 丰富思想, 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课突出了实际知识的需要, 重在阐述文化的一般理论在历史长河中的运用。它以揭示历史文化的特殊规律而和历史及其文化的一般规律相联系; 以主要阐明历史文化常识而与其他课程相区分。三、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简明、实用的要求, 讲授中国历史文化的一般理论知识, 使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理论、知识、事实, 形成必要的现代文化观念和理论思维能力, 树立为我国先进文化发展增砖添瓦信心和志向。 2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图文并茂的要求讲授中国历史文化的概念、理论、知识, 利用各种实物、图形、视频等教学, 不仅使学员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还要增强其感性认识,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 3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尽量组织学员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 要组织一定的教学讨论活动, 促进学员思维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员面向社会的实践意识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四、教学方法 1 、按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导学应以辅助学员的自学。 2 、要运用多种媒体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方案,结合本地区学员的学习条件,提供课件、网络辅导、电话答疑、多种方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3 、面授导学应侧重于理论教学部分,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线索,讲清思路与方法。 4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重视多种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