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苹果的种植历史
苹果的种植历史
1 / 3
苹果的种植历史
苹果的种植历史
一、柰的栽培历史
柰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 公元前 125- 前 118) 中:
梈柰厚朴 " 。其中 " 柰" 多数学者认为就是后来的绵苹果,即中》 ( 公元 3-4 世纪间 ) 记载:当时 " 上林苑 "
中的各种果树,都是 " 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各献 ( 的) 名果异
树 " 其中有 " 柰三:白柰、紫柰、绿柰 " 。柰既然以名果贡献,则在原产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公元 3 世纪 20 年代,曹植有《请白柰表》和《谢赐柰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记述当时内地已
大面积生产的几种果树,但并没有提及柰。总之,根据汉代以来柰的名称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绵苹果也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西洋苹果栽培历史
世纪中叶后,海禁开放,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果树资源交流更加频繁。苹果属果树也随之引入。
1、早期苹果引进概述早期引种苹果的途径是多方位的。其中以山东最早,据烟台的地方史志记载, 1861 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
翰·倪维思 () 受长老会派遣 , 由上海来山东登州 ( 今蓬莱市 ) 。因倪妻患病, 1864 年返美。 1871 年倪氏夫妇重返烟台时,带来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及甜樱桃等果树品种,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 " 广兴果园 " 。
2、20 世纪前半期苹果引种及生产概况 20 世纪初,辽宁、山东苹果发展较快。 1909 年旅顺最大一处苹果园 ( 后改为旅顺农场 ) 中有国光 96 株、倭锦 550 株。日俄战争后,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归日本后, 1909 年在熊岳建立苗圃 (1913 年改为农事试验场 ) ,再从日本引进一些主栽品种, 1910 年引入红魁、祝光、旭和国光等 ;1914-1921 年间又引入玉霰等 3 个品种。
3、苹果生产恢复时期从 1950-1952 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休养
生息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对果树生产发放无息贷款,减免果业税收,同时还在重点果区建立果树技术指导机构,通过供销社组织果品运销,提高果农收入,促进了果树业的复苏。在老苹果产区,残存的苹果老树迅速恢复了树势,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并开始组建第一批国营园艺场 ( 其中北方以苹果为主 ) ,因此,产量急速回升。
4、50-60 年代苹果业的兴起从 l953 年起,中国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兴起,大大地鼓舞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l955 年农业部提出
了" 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大力提高现有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计划地积极向山区、荒山扩大垦辟新果园 " ,新建果园一律免征农业税,并相应改善购销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与发展从 1985 年起,由于苹果收回投资快,
效益高,除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适于商品生产栽培外,其他地区都把发展苹果生产作为开发山区、脱贫致富或积累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其中陕西省发展尤为突出,在渭
北地区建立 25 个优质苹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