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式).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式).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2/16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加法交换律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I 课时:1
提供者:佚名I 单位:辰名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来源: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 定律第一节的内容。
学****内容:
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 40千米,下午骑了 56千米。问:今 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列出40+56=96 (千米)或56+40=96 (千米)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 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 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价值及重要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 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 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 中的基石。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 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 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二、 教学目标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率,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用符号、字母表示自 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 并概括交换律。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
题的意识和****惯。
三、 学****者特征分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 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从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目的出发,结合 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识背景,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教材内容,设计成丰富、生动、过程 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再教学乘法的运 算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一
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二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活动都可以 迁移到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 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本节课所掌握的研究方法为解决下 节课的难点提供了帮助。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主要采用“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学 生用猜想一验证等小组合作学****方式开展活动,进行学****br/>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猜想、举例验证,最后得出加法交换律,能利用交换律解决问题。
难点:对“个例一猜想一举例验证一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 自行车旅行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旅行途中告诉了我们 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