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常州市北郊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州市北郊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州市北郊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常州市北郊中学 2007 — 2008 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20 分) 命题:王玮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2007 年12月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 A .三哥( 20 岁) B .四哥( 14 岁) 妾一 C .大哥( 25) 妾二 D .二哥( 22) 2.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都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4 .下图是 1953 年版人民币 10 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祝捷的炮像雷声响, 满街的爆竹, 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 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④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 C .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D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7 .下列早期企业中,哪个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 .继昌隆缫丝厂 B .发昌机器厂 C .轮船招商局 D .贻来牟机器磨坊 8 .下列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9.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 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 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 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0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 .维系帝国的需要 C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 .外来移民的需要 11.《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 .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12. 下列这组图片与 1992 年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①②③④ 3 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 .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 .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 .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4. 1933 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 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 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 .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 .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 .经济危机加深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