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论语十二章听课评议.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十二章听课评议.doc

上传人:春天笑笑 2021/12/1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十二章听课评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语十二章听课评议
论语十二章听课评议
1 / 2
论语十二章听课评议
论语十二章听课评议
新一版人教社语文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单元组合进行了调整, 二是篇目发生了变
化。
原来的“《论语》十则”变成了“ 《论语》十二章” 。
为什么要发生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变化了什么内容?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是
上这篇课文需要首先考虑的地方。
教师导入:如果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知道《论语》 ,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教师用准备好的语言导入,诗意却缺乏思维,属于典型的重“入”轻“导”的开头,整
个开头没有能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做任何的铺垫和服务。
紧接着教师背诵全文,提两点要求:一,发现老师背诵中的错误;二,分析老师为什么
要这样背的原因(老师将课文的内容打乱了顺序)?这是一个极具亮点的设计。
教师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正在日趋淡化, 背诵功力本身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 同
时,这个环节的设计在技术上制造了悬念,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认真聆听和比对, 同时在能力
层级上也上升了一个台阶,从“识记”走向了“分析综合” 。很遗憾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
的处理却显得粗糙。 教师的流利背诵, 没有给学生任何纠错的机会。 而第二个要求的落实仅
仅停留在一个学生的回答: 老师您是按照同一个内容组合来背诵的。 按照什么内容?从哪里
看出来这些是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表现了孔子的什么? 诸如此类的追问如果不跟进
的话,这个环节的思维层次也停留在浅层, 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不是对话, 仅仅是问答了。
好的开头有了,满意的结果有了,实在的过程却没有了。
进入第二个版块,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学****方法” “学****态度”“道德修养”将十二章分
类。学生讨论,分类。教师 PPT明确: 1、4、5、 12 章是学****方法, 7、9 章是学****态度, 1、
2、3、 6、 8、 11、 12 章是道德修养。学生笔记。细究这一板块,几个地方值得思考:
第一,分类的标准来自哪里?是从刚才学生的回答中来的吗?你沿承着刚才教师的分类
背诵吗? “学****方法” 和“学****态度” 可以截然分开吗?很多的教参和教辅资料将二者分开,
教师在使用时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第二,分类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分类的目的指向毫无疑问应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对孔子的言论进行分析和综合。 只是简单地追求分类结果, 而非具体落
实到底从哪里判断出来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现这些分类要求?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言
论在今天的实际意义?
第三, 分类过程中的具体分析在哪里?《论语》虽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对很多语句的
品味还是有必要和价值的。比如“学而时****之”中****教材下面是“复****但是很多专
家认为应该是“实践” ,即学以致用。可否让学生讨论?再如“温故而知新” ,如何“温故”
才能“知新”?“温故”是途径, “知新”是结果?“温故”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这些也
可以让学生讨论。 再比如孔子对颜回评价那段, 就是一个典型的议论文结果: “贤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