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代年龄表达.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年龄表达.doc

上传人:vqjyga55 2021/12/1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年龄表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我国古代年龄的表达方式
中国的人的年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 直接用数字表示
古人表示年龄,除了用“岁”以外,还往往用“年”、“齿”、“春秋”等词。所用数字如果是10以上的零碎数字,则常常使用“x十有x”的格式表示,如“臣密今年四十有六,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犬马之齿七十有六。”《左传》犬马,古时臣子在君主面前的自称。
如果所说的年龄是极有特点的数字则采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例如少女16岁,就用二八相乘方式表述,李白诗句“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二、用人生各个时期表示
稚齿:稚,幼小。齿,年龄。指人的幼年时代。
少年:指人的十多岁阶段。
当年:指人的壮年时期,意为“正当壮年”。如陶渊明诗“当年讵有几?”(壮年能有多久)
垂老:垂,接近的意思。指快到老年的时期,如苏轼词“遗民几度垂老年。”
三、用人生各时期的身体特征表示
黄童:幼年时期。
白叟:老年时期。韩愈诗句:“黄童白叟,踊跃欢呼。”
龆龀:这两个字均指儿童换乳牙,借指七、八岁的儿童。又因“髫”与“龆”同音,也可做“龀”。
壮:青壮年时期,辛弃疾词“壮岁旌旗拥万夫。”这里的壮是指二、三十岁的时候,《》说得更确定“三十曰壮,有室。”
二毛:青白二色头,指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交替时期。《左传》“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抓获将老的人)
垂白:须发将白,指老年将近。鲍照诗“结发起跃马,垂老对讲书。”
白首:头发白了,指老年。陶渊明诗“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总角,指儿童。
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老苍:头发苍白如银,指老年。杜甫诗“脱略小儿辈,结交皆老苍。”
黄发:老年白发脱落更生黄发,是高寿的象征,指高寿者。陶渊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四、用人的服饰装束特征表示
襁褓:指婴儿时期。 “褓”是包裹婴儿用的小被,“襁”是捆束小被和用来背负的条带。《》“曾孙虽在襁褓。”
垂髻:古代儿童的发式,让头发自然下垂,借指儿童时期,也做“垂发”、“垂岁”。《魏志》“臣垂髻执简”,《后汉书》“垂发励志,白首不衰”,《》“垂岁便有***量。”
总角:角,小发髻,10岁左右的儿童束发成角。
结发:古代男子20岁束发加冠,女子15岁束发插笄,这以后就是成年人了。刚成年的男女结婚,叫“结发夫妻”。
及笄:指女子15岁。笄,簪子,结发插笄之后,就是女子的待嫁之年。
冠岁:指男子20岁。冠,头冠,男子加冠之礼是成年的标志。但由于20岁时身体并未并未发育健壮,所以又称“弱冠”。
五、借用自然界的事物比喻
黄口:雏鸟口角黄色,黄口即雏鸟,用来比喻婴儿。《》“言之伐国,不杀黄口。”
雏:初生之鸟,比喻幼儿。杜甫“丈夫生儿有如此而雏者。”青春:是绿色的春天之意,用来比喻年轻时代。
素秋:秋天景色凋零肃杀,比喻老年。
垂暮:原意为接近傍晚时分,比喻晚年即将来临,垂暮之年,亦作“垂年”。
六、根据人生的身体和精力条件形容
这种方法就是在年、龄等词前加上一个形容词,如:
芳年:青春年少的时候。卢照邻《长安古意》“曾经学舞度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