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及对策概要
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及对策概要
1 / 4
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及对策概要
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及对策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高校目前贷款的现状,分析了高校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阐述了防范其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高校贷款;风险;对策
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高校扩招开始,高校为加速自我发展的进程,大胆引进银行贷款进行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名为《 2006 年: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
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 10 亿元至 20 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 1500 亿元至 2000 亿元之间。本文就高校如何防范银行贷款风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贷款可能引发的风险
(一)高校财务风险
现实中,高校普遍缺乏风险观念。高校贷款普遍有建设规模大、投资期限长,且多用于购置土地、后勤、教学科研用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的特点。但由于还本付息需要极大的开支,给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加上贷款结构的过度集中,在还贷高峰到来时,学校往往还处于建设工程收尾阶段,各项工程和师资力量配比尚未进入正常教学和科研阶段,每年还本付息将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银行金融风险
银行一般认为学校是国家的学校,不会倒闭,很多时候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未严格按商业贷款条件审查,也不设立担保或财产抵押,这一做法虽极大方便了学校申请和使用贷款,但却造成了学校在贷款上的随意性。因此一旦高校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势必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收回,将造成大量的呆滞贷款,引发金融风险。
(三)政府财政风险
按照我国目前法律的规定,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国家对高校贷款没有实施过多干预。但事实上高校大规模贷款的风险最终还将由政府来承担。当高校正常活动因贷款无法偿还而受到影响时,或者银行给政府施加诉讼或者破产压力时,政府不得已要为高校的贷款“买单”。
长此下去,如果这种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政府承担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必定会造成财政上的重大损失。高校贷款负债越来越多,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高校普遍资产负债率偏高,而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偿债能力极其弱小,一旦资金链开裂,将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高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贷款风险最终将转化为国家财政风险,加大政府监管控制力度迫在眉睫。
二、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高校要完善贷款的风险管理体制
由于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作用,高校在人、财、物的消耗上,不能十分准确地计量,但高校对于财务风险一方面可通过市场调查、理论分析来掌握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及其程度,另一方面可通过一些技术方法来预测和抑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1.建立完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