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原电池电解池教案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66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电池电解池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21/12/16 文件大小:6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电池电解池教案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1 / 16
word
原电池、电解池
适用学科
化学
适用年级
高二
适用区域
全国
本讲时长
120min
知识点
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与电极式的书写
5、.电镀的原理与粗铜精炼原理
6、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教学目标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3、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4、掌握电镀与铜精炼原理
5、能熟练书写出电极反响式
6、从原电池原理分析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与危害。
7、用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采取措施,防止金属腐蚀。
教学重难点
3、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4、掌握电镀与铜精炼原理
5、能熟练书写出电极反响式
6、从原电池原理分析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与危害。
7、用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采取措施,防止金属腐蚀。
word
word
2 / 16
word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电〞确实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池几乎无处不在:手机、遥控器、电动车、甚至是汽车都要用到各式各样的电池
二、知识讲解
原电池
考点 1 原电池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原电池是利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观察电子和电流的流向〕
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响电极反响式:Zn-2e-===Zn2+
铜片正极,发生复原反响电极反响式:Cu2++2e-===Cu
总电极反响式为:Cu2++Zn===Cu+Zn2+
4.构成条件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电极材料: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铜锌原电池〕
金属和非金属〔锌锰干电池,锌片做负极,石墨棒做正极〕
金属和化合物〔铅蓄电池,铅作负极,二氧化铅做正极〕
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两电极都是Pt〕
电解质溶液:一般选择与负极反响的
溶解物质能与负极反响〔O2〕
两个容器中进展的,两容器中电解质溶液选择与电极材料一样的阳离子的
盐溶液
考点 2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word
word
3 / 16
word
(碱性锌锰电池)
(1)构成:负极Zn,正极MnO2,电解质KOH。
(2)电极反响:负极:Zn+2OH--2e-===ZnO+H2O
正极:MnO2+2H2O+2e-===Mn〔OH〕2+2OH-
总反响:Zn+MnO2+H2O===Mn〔OH〕2+ZnO
(蓄电池)
(1)构成:负极Pb、正极PbO2,电解质H2SO4溶液
(2)工作原理
①放电:负极:Pb(s)+SO(aq)-2e-===PbSO4(s)
正极:PbO2(s)+4H+(aq)+SO(aq)+2e-===PbSO4(s)+2H2O(l)
总反响: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②充电时
铅蓄电池的充电反响是放电反响的逆过程。
阴极:PbSO4(s)+2e-===Pb(s)+SO(aq);
阳极:PbSO4(s)+2H2O(l)-2e-===PbO2(s)+4H+(aq)+SO(aq);
总反响: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上述充放电反响可写成一个可逆反响方程式:
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考点 3 燃料电池
word
word
5 / 16
word
(1)工作原理
①连续地将燃料(如氢气、烃、肼、甲醇、氨、煤气等液体或气体)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②电极材料本身不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③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供给,在电极上不断地进展反响,生成物不断地被排除。
(2)氢氧燃料电池
①电极材料Pt,酸性电解质。
②电极反响:负极:H2-2e-===2H+
正极:O2+2H++2e-===H2O
总反响:H2+O2===H2O
考点4 电极反响式的书写方法
1. 原电池或一次电池与燃料电池等电极反响式的书写。
负极:活泼金属或H2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假如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与生成的阳离子不共存,如此该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响式。如铅蓄电池,负极:Pb+SO-2e-===PbSO4。
正极:阳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或O2得到电子。假如反响物是O2,如此:
电解质是碱性或中性溶液:O2+2H2O+4e-===4OH-。
电解质是酸性溶液:O2+4H++4e-===2H2O。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