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悟与体会
2010年12月14日在建平中学我们听了周曾为老师的一堂《走进思辨的财政》课,课后周老师又为我们作了讲座《重新审视学科目标与课程价值》,我感悟颇深。与三年前那堂同样的课相比较,它给我的感觉是:周老师更加自信,鼓励、激励学生的语言更多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周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现,真正诠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反思、研究,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以下谈谈本人对教材使用的一些看法。
教材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相对成体系的材料,教师在使用和处理教材时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凭借和载体,它应当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为实现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的终极目标服务。
要让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和教材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要有自己的钻研和解读,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特别是对于教参,我们更不能扮演一个简单的传达者,必需要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扬弃地利用。
另一方面,教师更应该跳出教材、超越教材,用自己的胆识去评价和议论教材,用自己的智慧去完善和建设教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最新动向,吸收学科前沿的最新理论,搜集生活中鲜活、原生的素材,把它作为教学资源及时地整理、融入到自己的教材建设中。
教师还要巧于运用教材,依靠自己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的经验来挖掘教材的潜力,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一节教材有多种讲法,我们应当寻求一种最有效的讲法,那就是形成一种开放的格局,创设一个广阔的没有既定答案和发展流程的背景,让学生身处其中去参与、去感知、去想象,让他们大胆去建构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教材,又要站在教材之外俯视教材,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教材,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对任何教学资源都有权利进行反思、设计和开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自己升华成教材的主人,才能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的课程实践者,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