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栏目:家庭旅游字数: 2914 ,建议排 4P 一次心与灵的旅行作者:战艺柏慧(南山实验学校麒麟小学五年级( 3))、指导老师:王剑宜从“国图”到“天一阁”早听说“中国国家图书馆”很壮观,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来到北京,“国图”是不能不去的地方。我们乘着地铁在“国家图书馆”站下车,一出地铁口,就看到一座华丽的“宫殿”,双塔形的大楼,很高大,还有两层蓝色的大屋檐,很有中国的民族味道。楼前有一块草坪,中间立着一块汉白玉巨石,上面刻着“中国国家图书馆”几个苍劲的大字。草坪上零星开着几朵洁白的蒲公英,我兴奋地折下一个蒲公英, 迎风一吹,洁白小巧的小花瓣,像小伞一样飘在空中。很可惜,因为年龄小的原因,我不能进入“国图”,于是就走进了旁边的“国图儿童馆”。“儿童馆”也不错,只是相比我们深圳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太多的“惊艳”。因为深圳是“图书馆之都”。“深圳图书馆”、“南山图书馆”的少儿馆都很好。“国图儿童馆”里面,环境也非常不错,比较安静。我在里面阅读了台湾桂文亚的几本小说后,就离开了。我和爸爸妈妈在国图门口汇合。他们从国图馆出来。听爸爸妈妈讲,“国图”里面非常博大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内部像个音乐厅,也有一种盆地的感觉,因为内部阅览区呈倒梯形,楼的顶部是大玻璃,阳光可以从顶部直照射到一楼或者负数楼的图书区。在里面找书,读书,有种在阳光下阅读的感觉。听了爸爸妈妈的介绍,我想,在“国图”里读书,可以读出阳光的味道。另外我还知道了“国图”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这次国图虽然没有能真正进入,但机会还有很多。毕竟是国图是非常开放的。如果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读书,是一种阳光的味道。那么,天一阁,就散发着一种苍凉的味道。从北京回到深圳不久,我们又来到了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是明代范钦所建,由范氏家族严格、执着而艰险地传承到现代。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私人藏书楼,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现存的三大家族藏书楼之一。现有古籍三十余万卷,其中善本八万余卷。天一阁的名字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来免去藏书者最大的火灾忧患。这真和“国图”的蓝色基调异曲同工啊! 天一阁内十分清净漂亮,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朴典雅,相得益彰。这感觉和余秋雨笔下的《风雨天一阁》不同。可也就是这种美丽,才衬托出那一个个苍凉的故事。几百年前,曾有一名女子因为一心想读书,于是便嫁到了范家。可是最终依然没能走上天一阁的藏书楼,没能读到一本天一阁的书,最终抑郁而死。她一心想借婚配读点书,可这么悲惨的结果谁能承受的了? 一九一四年,有个叫薛继渭的小偷竟然奇迹般地潜入书楼,白天无声音,晚上偷书,只拿枣子充饥。他几乎把天一阁一半的珍贵书籍偷走了,运到上海……我想,做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无疑是幸福与幸运的。我们随时随地有馆可入, 有书可读。我认为,天一阁虽然外表典雅古朴,而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苦,又极端苍凉的文化奇迹”。回味普陀北纬 30 度,是一条神奇的纬线。这里既有世界最的珠穆朗玛峰,又有海底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还有埃及的金字塔等世界奇观。“海天佛国”普陀山, 也在这条纬线上。今年 8月,我们全家来到宁波。在宁波港码头买车船联票,坐车到大榭码头, 再坐“舟山号”快艇,直达“南海圣境”普陀山。从码头到岛上,必经之地是莲花洋。我们坐在快艇,海浪拍打着我们的窗口, 忽上忽下。远望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