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 原料地和市场。有些原料在生产过程中, 其重量几乎都转移到产品中去, 这种原料称纯原料。使用纯原料的工厂从运费角度考虑可以配置在原料地和市场之间的任何地方, 因此往往接近市场或劳动力供应地, 如纺织厂。有些原料, 在加工过程中只有部分重量转移到产品中去, 其余重量转化为废渣等, 这种原料称为失重原料。使用失重原料的工业, 其区位主要受原料地吸引以保持较少的运费,如粗铜冶炼厂。有些原料经加工后甚至会增加重量,称为增重原料。使用增重原料的工业往往趋向市场,如啤酒厂。某些工厂, 特别是食品加工厂, 所用的原料很容易腐烂变质, 如新鲜水果、蔬菜、牛奶等, 在变质前必须加工完毕, 因此, 这些工厂宜配置在原料地附近; 另一些工厂, 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 或者必须保持新鲜状态, 这些工厂( 如生产面包、肉类熟食等食品加工厂) 宜靠近市场。有些原料易燃、易爆或易碎, 某些液体或气体原料不宜长距离管道运输, 它们相对于产品来说可运性差, 因而工厂的区位指向原料地, 如乙烯厂。一些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产品, 例如易燃、易爆、易碎的产品,散装的粉状产品,以及一部分气体或液体产品, 其制造工厂趋向市场区位, 如硫酸厂、电解烧碱厂等。(2) 劳动力。劳动密集型工业通常指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方。上世纪 50 年代,劳动密集型工业首先从欧美转移到日本,60 年代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 80 年代,随着“四小龙”产业结构升级,又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转移, 后来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 如电子装配、普通服装、制伞、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目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从南方向北方转移的趋势。(3) 能源。大耗能的工业, 其区位选择必须以充足而廉价的能源供应为出发点。例如, 电解铝是典型的大耗能工业, 水电站附近是其理想区位。世界上最大的铝业公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