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与医院共发展.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与医院共发展.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与医院共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与医院共发展”征文比赛点击数: 619 添加日期: 10年 10月 23日【编者按】今年,我院在“学****十七大精神、争创堡垒支部、争当先锋党员”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和“诚信、和谐、发展”主题活动中, 开展了“我与医院共发展”征文比赛。各党支部、各科室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 踊跃投稿。到截稿时共收到来稿 154 篇,我们从中精选了部分,文章刊登如下,供大家参考。中医理性回归之路血液科魏学礼学医与行医的时间越长,与中医之间的那种难言难弃的情感越浓。我在出国热和寻根热的思潮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一钱不值吗?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性格使我选择了中医。但是,中医学院的课程基本上是中西医对半,常常是上完实验课接着学阴阳五行,外语课结束接着上医古文,两个时代、两个世界的东西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世界观。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塞的大门, 也深深刺伤了这个民族的自信。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让当时的有识之士感到了中医的落后。严复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鲁迅在《呐喊· 自序》中对中医中药的讽刺更是影响深广——“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作为那个时代最先觉醒的文化巨人他们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糟粕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近 30 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则是主动地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请进来”。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也是必然的,中医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统断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中医存废困境,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拯救中医, 先要拯救传统文化。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教育使中医质量下降, 对西方文化的几乎全盘接受让中医学元气大伤。改革开放 30 年来。传统文化经历了质疑、否定、再肯定的过程, 品三国、论水浒、看中医,一个新的思潮在涌动。为保护中医,我国近年开始酝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决定将中医理论、诊法、疗法、方剂、中药等八项内容“打包”,向联合国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必然使中医获益,作为中医的主要载体中医医院要重新审视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道路有多少合理的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适合中医的发展道路。作为一名中医执业医师目前能做的首先是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坚持住理想。其次要善于学****学中医要读经典医藉。再次要善于思考, 经典只代表古代的理论和经验,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大胆试验,灵活变通。从针灸的多学科渗透来谈医院发展冯骅中医院有着其他医院无法比拟的中医特色, 既有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 有一对一的“师带徒”制度,治疗上还有冬令膏方、冬病夏治、针灸减肥等有别于其他医院的优势。作为一员针灸科医师,我在此要探讨的是针灸究竟能在中医院的特色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使用砭石缓解病痛,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完整的经络理论以及腧穴、针灸方法都指导着后世医家在内、外、妇、儿等各个领域运用。建国以后,针刺麻醉轰动世界。现代研究证实了针灸在神经、循环、呼吸等多个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我国学者对针灸病谱的研究结果首次表明, 针灸对 16类 461 种病症可发挥治疗作用,其中有 100 多种具有良好的疗效。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认为针灸只能治疗面瘫,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颈肩腰腿痛等等,甚至许多非针灸科临床医生也对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