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精选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52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2/17 文件大小:1.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精选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知识回顾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指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直接破坏或攻击的行为,包括殴打、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抢劫等行为。在 4—6 岁时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等,是儿童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5页
案例:
洛洛,4岁,中班幼儿,抬手就打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有时在课外活动过程中也会打别的小朋友,随意性大。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老师和父母多次批评均无效。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5页
想一想:
遇到类似情况的幼儿你是怎么处理的?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5页
1、行为矫正过程
A、基线期
在开始此案去就提行动之前,了解清楚班级里的这名儿童打人的频率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信息为教师提供了评估这名儿童行为改善程度的基准线,也可以为本次治疗过程中的策略做必要调整。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基线期的确立:一般选择3-5天最为适宜。
每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都记录在纸上,一天结束后在坐标图上做上标记,以折线图最为适宜。

单位:次

单位:天
儿童攻击行为基线图

语言课
数学课
语言课:平均5次,最低4次,最高7次数学课:平均5次,最低3次,最高7次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基本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伊万·
操作性条件反应:斯金纳
B、行为矫正策略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注意到狗在嚼吃食物时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分泌是一种本能的反射,巴甫洛夫还观察到,较老的狗一看到食物就分泌唾液,而不必尝到食物的刺激。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5页
食物 UCS
分泌唾液 UCR
铃响 CS
分泌唾液 CR
作用原理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结论: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才会有的反射是后天学****积累经验的过程。
局限性:行为并不发源于内部(即由反射或天生决定),经典条件反射并不能解释人复杂的学****过程。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