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毒药 Posion 2021/12/17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初。几十年过后的今天,它依旧能散发出强劲的魅力,成为民族经典。哲学家冯友兰评价此书:“它是一本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既是“大书”,那就应该有“大书”的读法。我认为读“小书”要有“大眼界”,结合自己的所学所知,这里“总结”一下,那里“升华”一下……如此一来,一本“小书”才能被你读“深”了。但读“大书”需要的是“小眼睛”,取我所需,余者奉还……如此一来,才能把“大书”读“实”了。当然,如果你是那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如李泽厚一样的非常人物,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你都可以不用读了。
我可不是非常人物。我将从美术史的角度去阅读本书。
一、从历程的“美”到《美的历程》
为了读“实”本书,我配合阅读了央美版的《中国美术简史》,通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美的历程》视角更加宏观,叙事更具逻辑。
说其视角宏观,是因为本书几乎涉及了我国艺术表现形式的所有门类,有绘画、书法、雕塑、工艺、音乐、文学等等等等。这对于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大有裨益,从门类艺术出身的我们,往往离开本专业,就如被放了气的气球,耷拉萎靡,举步维艰,而本书恰好可以弥补我们这种视野的不足。
说其更有具逻辑,。正如作者所说:“总之,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会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李泽厚先生正是基于这种“内在逻辑”,成功地塑造出了主人公“美”——从远古走来,幻作各种艺术形式,呼应时代特征,彰显民族风格,一直走向现在与未来。
也许,这是艺术史的一种新写法,沃兴华的《中国书法史》、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都采用这种“史实套结构”的写法。这种写法,娓娓而来,故事性突出,代入感极强,趣味性鲜明。反观《中国美术简史》,就像是在记流水账。某年某某发现了某某,某年某某创作了某某……严肃而客观,寡味而无聊。
但是,这种写法并不是只有优点而无缺点。因为作者在书中预先构建了一种叙事结构,所以他在取材上就必然十分注意区分两种素材:一种是利于支撑自己结构的内容,另一种是不利于支撑自己结构的内容。对于前者,作者往往大写特写;对于后者,作者往往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谈。当然,这不是李泽厚先生的问题,而是这种写作模式自身的不足。但对于读者而言,却容易形成一种片面的视角。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线索,但那只是一个完备的“叙事结构”,就全面的艺术内容而言,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所以这类书的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不是我们看“全”了,而是我们看“缺”了。它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思考的角度,而不是学****素材。它教会我们如何透过错综复杂的艺术现象去探寻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但这种联系与规律的生成往往挂一漏万。因为不管是生活还是艺术,只要有规律就会有反规律,只要有正常现象,就会有非常现象。它们共同构成事物的完整之相。
但这个缺点,恰恰又成了《中国美术简史》的优点。本书不生产艺术,只做艺术的搬运工,不探索规律,只是一丝不苟地罗列,所以更完整。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我想是源于两本书不同的功用。《中国美术简史》是国家颁布的教材,目的是为了清楚和明晰,要说结论“正确”的事;《美的历程》是个人学术思想的产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