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1).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1).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 2021/12/1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1)
西高弟里博客

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1)


预告-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
2013-07-22 07:16
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一直是关心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字发展的相关人士十分注意的课题,近期报导在浙江地区出现了刻有文字的良渚陶器,不少媒体纷纷报道。其实,在相关博物馆的库房中,一直收藏了不少出土的刻有文字或图案的陶器,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陶器大多数一直没有公布或展出,只有少量的器物在公开场合展出过,比如良渚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展出过一些器物。但即使展出的少量器物,上面的文字或符号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热烈的讨论和争议,各种的解读也往往令人不解,即使在这些文字符号究竟算不算文字还有绝大的争议,我们将陆续发表一些图案,供读者自行思考和解读。

良渚文物精品1-新发现的良渚文字
2013-07-23 08:00

据新华社电(记者 冯源)2013、7、11
在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良渚文化遗址,距今已经有4500年至5300年的历史,以美轮美奂的玉器和“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著称。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说,十年来考古人员持之以恒地对出土器物进行研究整理,最终发现,在出土的3000余件(组)器物中,有244件器物或碎片上有刻画符号。在良渚文化的各处遗址中,庄桥坟遗址是发现带有刻画符号的器物最多的。更重要的是,在这批器物中,有两件残石钺两面均刻有“原始文字”。
我当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明华君,他说要上网看看。必竟是业内的专家,他几天后(7、16)就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也说良渚文字》一文,好在文章不长,全文转载如下:
也说良渚文字
  张明华
  近日,有媒体刊登了题为《浙江发现中国最早原始文字比甲骨文早千年》的文章,说在平湖庄桥坟遗址石钺上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的象形文字,得到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先生的确认。
  这本来是一条令人兴奋的新闻,但网民的反应却是一片吐槽:“这些中国字,你认识哪一个?”“靠谱吗?”“又是一个曹操墓……”看来这个领域的许多泡沫把网民的心给泡凉了,麻木了,不屑一顾了。也有人比较谨慎,“急不得,慢慢研究论证吧。”经了解,我发现资料还是比较可靠的,至于由“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给人以前所未见缺乏研究由此而发的错觉,有必要加以诠释。
  陕西半坡村、河南贾湖、江苏龙虬庄、安徽双墩、上海崧泽等一些比良渚文化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在出土的玉、石、甲骨、陶器上,早就发现过一批似字的刻画。不过那些刻画或描绘,究竟哪一种、哪一家是中国文字的源头,它们是不是文字,争论极大。有专家通过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多个契刻符号的研究,认为文字的产生可以早至距今8600~7800年,有的专家却直贬其观点,是一派胡言。不过,谁也意想不到,中国最早原始文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上海已有发现,并在1976年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上得到引证。
  1962年,闵行马桥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的阔把黑陶杯,由于承受不了地层的挤压,出土时已经完全破碎。经仔细观察,发现在杯底上有两个纤细隐约的刻画,形状与甲骨文形式接近。左边一个呈长柄、弯顶、三叉镦形结构,与甲骨文、金文的“戈”字,金文的“钺”、“咸”等与长柄兵器有关的字相近。右边一个仅剩上半截,不敢猜测。可喜的是这个遗址还有多个甲骨文式的字形。以后,上海及江浙诸遗址中有了更多的发现。金山亭林遗址一件良渚文化带盖黑陶罐底上的“井”字形刻画,与甲骨文、金文,乃至今天使用的“井”字完全一样。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良渚古井出土鱼篓形陶罐上出现了横向排列的四个细刻陶文,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重视。有识作“方钺五偶”、“巫钺五俞”等越国建国的珍贵文献说,有识作中国“太阳年星历记录的原始文章”等等。其实,其中的八角纹刻画绵延至今,一般认为它是太阳纹,应该是长期使用却始终未向文字发展的类似青铜铭文中的图符徽记。笔者在全面分析了甲骨文与这四个刻画字形、字义的相近关系,尤其是认定良渚文化的带柄斧形礼器——玉戚,汉字戚、钺、戊、戌、武等直接导源于澄湖陶罐上的第二个刻画之后,于1990年在《考古》上发表了《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陶文》专论,率先提出“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原始的文章”一说,得到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的赞赏。以后,又在上博建馆五十周年“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上撰文提出:“良渚文字,在中国文字的产生过程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1995年,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学勤先生经过研究,认为:“良渚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业已发现了好多刻画符号,有象形的,有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