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织金核桃文化.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织金核桃文化.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织金核桃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织金核桃文化一、织金核桃与文化很多人只知道山核桃是美味,却很少有人知到核桃也隐含着许多文化故事。在我们织金老家就盛产核桃。在中国, 核桃文化是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核桃就其构造而言,不但有美学意义,更有文化内涵。成熟的核桃果实坚硬而接近圆形,一身铁甲,满脸的沧桑,猛一看友老态龙钟,浑身的皱纹,说实话可算不上是好看。他虽不够美丽光洁,却拥有棱角分明的性格。别看他外表凹凸不平,可是当你仔细审视他时, 你会发现, 这经纬交织的表面又何尝不是一种天然的雕刻艺术! 这恰巧与古人崇尚的天然去雕饰不谋而合! 核桃精巧复杂的内部结构更令人叹为观止。其内部好似一个球形的套房, 一般都是四居室,也有分为更多房间的,如铁核桃的内部就有数十套蜂窝式的小房间,布局幽深曲折。核仁居于各室之内而又彼此连为一体,可谓分局而不分家, 这又突出了中国的和合文化。一粒完整的核仁绝非圆圆一块, 而是沟壑纵横, 好似一团脑髓, 这又应了那句以形补形的中国食疗文化的精髓。铠甲似的外壳,迷宫一样的内壳,如颅骨,又如多窍的岩石,而核仁就嵌在这骨缝石罅中, 相互结合、包容呵护, 令人感叹。这种结构上的精巧, 细致和内涵曲折之美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追求。中国艺术历来讲究曲折有致;曲径通幽,尽其妙;回避直线的单一、呆板和锋芒。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宫室、壁画、器具无不精工镂刻, 处处体现小巧玲珑的雅致; 就是文学艺术也追求含蓄、曲折、构思之巧妙;结构的前后呼应、起承转合。世界上诸多事物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核桃则是陋室藏金。他虽无华丽外表, 却又可贵的内仁。这种形式与内容上的异质、失调启示了老庄哲学和魏晋玄学。正所谓不可貌相恰是大众的朴素总结。中国文化的重要一脉便是中内容而轻形式。不管是庄子笔下的佝偻仗人, 还是传统文学中的鬼才怪杰, 亦或是民间传说、武侠故事中的奇侠高士、道骨仙风, 往往有塑造成相貌极丑者,即是此种文化之体现。核桃在构造上的牢不可开、坚固封闭、内外隔绝。恰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象征。传统文化中的保守、封闭, 霜露所均, 不育异类; 又恰到好处的与核桃相辉映。二、核桃的功效与作用再者, 核桃营养价值很高, 但我认为最有乐趣和哲学意味的还是“砸核桃吃”。若有闲情逸致, 轻锤核果, 声音清脆而富有韵味; 细品核仁, 则满口生香而口内生津。既活动了筋骨、培养了耐性, 又滋养心脑。有益于身心, 又老少咸宜; 真是其乐无穷,何乐而不为?此举同样体现了东方人的生活哲学——漫不经心而又极认真,重在“品”,重在过程中的愉悦,不奢求结果。对生活不即不离,求回味悠长;不求烈,而求醇; 讲究吃的方法、文化、品味。修哉、游哉, 怡然自得、心旷神怡、淳厚质朴; 主张温柔抒情, 多有幽默谐趣。人生即生活,生活即人生,悟得此道,则得人生之精义。核桃是个宝疙瘩, 可也讲究吃法和宜忌, 应该适量、长期、坚持服用。核桃仁所含的脂肪, 虽然是有利于清除胆固醇的不饱和脂肪酸, 但脂肪本身具有很高的热量, 如果过多食用又不能被充分利用的话, 就会被人体做为胆固醇储存起来, 结果适得其反。一般来说, 每天服用核桃仁的重量,应在 40 克左右,大约相当于四五个核桃。同时应该适当减少其它脂肪摄入,以避免热量摄入过高。核桃火气大, 含油脂多, 吃多了会令人上火和恶心, 正在上火、腹泻的人不宜吃。很好的一种吃法是把核桃仁和红枣、大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