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综合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86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综合规划.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12/17 文件大小:1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综合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计划(-)
(讨论稿)
为深入加紧本省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收入增加、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结合本省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现实状况
本省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茶叶主产区之一。多年来,茶产业发展显著加紧,总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
(一)取得成效
。本省初步形成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及汉水流域等四大茶区,信阳、南阳和驻马店等地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98%以上,一批含有地域特色传统名茶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了区域化、集聚化发展格局。
。据统计,,居全国第10位;,居全国第11位;;出口额近万美元;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其中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
。品种结构日趋优化,信阳毛尖、桐柏玉叶、金刚碧绿等名优绿茶产量占全省80%以上。夏秋茶综合开发进展显著,红茶、黑茶、乌龙茶及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等生产规模不停扩大,其中
“信阳红”产量达成1000吨以上。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已公布实施,制订公布了《桐柏玉叶茶》、《无公害桐柏玉叶茶》省级地方标准。全省经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达40万亩,经过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10万亩;茶树良种覆盖率达55%以上,信阳市良种母本园面积达5万多亩、苗圃近1000亩。现代化加工水平、产品质量不停提升,机械加工率达成70%以上。
。全省著名茶叶品牌达20多个,其中,“龙潭”、“文新”、“蓝天玉叶”、“九华山”为中国驰名商标,“五云山”、“ 桐柏玉叶”、“佛灵山”等11个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仰天雪绿”、“其鹏”、“ 淮源”等为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据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定,“信阳毛尖”,居全国第3位。
。茶产业已逐步成为本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前景朝阳产业之一,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近3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5%,已成为信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路径。
(二)存在问题
。全省30%左右茶园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园基础差,建设标准低,产出水平低。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和优异省份50-60%推广率差距更大。
。本省茶产品结构单一,仍以散形茶为主,普遍重春茶、轻夏秋茶生产,缺乏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中低级茶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具、茶旅游等开发尚处起步阶段。
。本省茶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和小茶厂加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和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企业和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各步骤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还未形成。
。本省茶叶产地市场多是地头、马路市场,基础设施差,档次偏低,经营和交易方法落后。销区市场布局不合理,市场总体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覆盖面广综合性批发市场。销售渠道开拓不够,以本省消费为主,省外、国外销地仅北京、石家庄、西安等少数城市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出口依靠浙江等省转口,农村销售市场延伸不够。
。省内外茶叶产区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居民饮茶****惯尚待培养,茶产品省内消费市场有待开发,全省年人均,尤其是农村人口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在,,。省内消费现实状况不足以支撑茶产业大跨度发展。
。各级政府对茶业投入、必需扶持和引导及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尤其是在急需处理科研、科技推广、良种补助等方面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新技术引进推广、企业做大做强和茶产业发展及整体水平提升。
二、发展趋势、竞争力分析及市场前景
(一)发展趋势
。世界茶叶关键产区在亚洲。多年来,世界茶叶生产发展快速,,%,其中,,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茶叶产量占世界80%;,%。从关键出口大国出口走势看,尤其是近五年来,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三国出口仍在扩大,而印度因为本中国销压力使其市场份额相对下降。
、红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