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21/12/17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1 / 54
word
传统文化
地方课程 教案
六年级上册
word
word
2 / 54
word
蒙书诵读
第一课 《幼学琼林》〔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局部“天文〞的起始局部,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与有关的神话人物。
,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与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朗读诗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展交流。〔二〕课中学****br/>: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根底上,让学生进展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展自由朗读练****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流利地朗读诗文的根底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word
word
3 / 54
word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X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与难读难认的字。
曰衣钵真传 为当世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与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A:杨震:汉朝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或关西夫子。
B:贺循:晋代人,因学识渊博,被当事人尊称为最有学问的大儒。
7、分组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意思。
8、指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三、小结:通过学****你有什么收获?
四、谈古论今,动之以情。
五、总结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word
word
5 / 54
word
一、经典回放
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领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
二、温馨点击
把节选内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
这段话告诉我们,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这是用来比喻学生能够超过教师。
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
学生自由读一遍。
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
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教师吗?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教师 ,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你能把《师生》这一段背诵下来吗?
四、明理引行
请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学****的故事,在班里举行一个故事会。
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
唐朝的X晏七岁就金榜题名,他真的很棒啊。
学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背过了这段,画一颗背诵星。
第三课《幼学琼林》〔三〕
一、背景: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求源》, 明代程登吉(允升)所著。清代邹圣脉为之增补,易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 曾风行于世。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