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洪洞移民后裔调查.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洪洞移民后裔调查.doc

上传人:元春文档 2021/12/1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洪洞移民后裔调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洪洞移民后裔调查
洪洞移民后裔调查
洪洞县全县辖9镇7乡,463个村委会,9个居民委员会,902个自然村,现村名中无喜鹊阁村之村名;经本人日夜查洪洞县志,无喜鹊阁村之记载,故恕不能解答。不过有一事可参考“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首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一带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民谣。洪洞古大槐树,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西面二三百米处是汾河。据《洪洞县志》 记载,明朝时,洪洞县有一座广济寺院,寺院宏大,殿字巍峨,自唐宋以来,便建有驿站.常住驿官,处理四方往来的公差事务。在广济寺山门左侧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阳关古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的老鹳在古树上构巢垒窝,年长日久,特别是到了冬季树叶凋零之时,老鹳窝在古树上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初移民时,官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并发给“凭照川资”。当移民起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好远回首之时,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梦 绕魂牵的家乡的标志,几百年来传来传去,有的甚至把老鹳窝误传为村庄了。 洪洞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 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 当作“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故乡。后来因为离开家乡的人民认为老鹳窝是不祥之称(老鹳在洪洞就是乌鸦)所以都改称为喜鹊窝,后又被美化为喜鹊阁。所以阁下所说的喜鹊阁村在下认为就是老鹳窝村了。方便洪洞移民后裔寻根问祖,谨列洪洞刘氏族谱几则供参考1、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末一卷)清刘镇、刘志纂修,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人大藏。
2、洪洞刘氏谱 清刘南沚,洪洞人。该谱为洪洞苏堡刘氏谱。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河北大学图藏
3、洪洞 刘氏谱六卷首一卷 清刘大哲篡修,大哲,洪洞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人大图藏
4、洪洞刘氏宗谱 撰人未详。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光绪二十六年、民载,有清同治年刻本。光绪二十三年本即以此本为蓝本。佚。
5、洪洞刘氏宗谱 清刘殿凤等修。殿凤,洪洞人。该本是在乾隆、喜庆本的基础上生修的。在所有的几种增修、重修版本中,以刘殿凤所修光绪版为最好,此本内容、刻工都属上乘,以同治本为蓝本,分为十八个门类,但有所增删,由十二世孙殿凤、十六世孙钟作序,有康熙四十六年禄编序,乾隆五年三修序,同治元年四修序。记事至刘氏十九代孙。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洪洞县档案馆藏